第69章 杨弘的考效(1/2)

作品:《三国之九五之尊

袁术见袁耀要发言,无比关爱地说道:“耀儿休得胡言!适才汝手下徐元直之言,的确字字珠玑。”

他的意思很明显,要袁耀适可而止,免得丢人现眼。

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众武将谋士脸上表情几乎都一致表示怀疑,杨弘一人说出了匪夷所思的结论,任凭袁耀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之前他们听了杨弘的话,都觉得不可能,也不敢相信。

就连聪慧过人的徐庶也未猜对,难不成袁耀还有另有高见不成?

袁耀沉吟了一下,用谦卑的语气说道:“耀不才,以为董卓必定顺应天下大势,弃洛阳回长安。不知杨大将以为如何?”

“嘶!”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难不成袁耀偷偷跟杨弘学过,这不可能!

毕竟,他们都身在军营都知道袁耀不过刚刚开始而已。

“耀儿,这!”袁术也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还是那个什么也不会的耀儿吗?

自己这几年,一直苦心经营各种人脉,罕有顾家。

原以为袁耀只是一个半大点、什么也不懂的孩童,不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他几年就长大了。

眼见儿子有出息,他顿时觉得长脸了,嘴角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但不好自己夸自己儿子,只能等待杨弘的下一步考效。

“善!”杨弘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发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迁都必定让天下人失望,给关东诸侯机会,大汉国祚亦危矣。不知大公子何出此言?”

袁耀想起了司马光老先生在资治通鉴的话,根据野史胡乱编排了起来:“汉高祖建都长安,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亦共历十一世。如此交替,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大汉可无忧矣。民间早有童谣传开: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如此说辞,天衣无缝。

古人应该比较信这些迷信才对。

杨弘细细回味了一番,面色古怪地看着袁耀,良久没有说出话来。

袁术面色如常,默默等待着:儿子赴考,杨弘当考官,自己当父亲的竟然比儿子更紧张。

纪宁下座有位将领瓮声瓮气地说道:“长使大人,大公子见解到底如何?您倒是说呀!看把我俞涉急的!”

他记得,杨弘也猜测董卓会迁都,但还未说出原因,袁耀就领人进来了,还把想法凑一块去了。

真是奇了怪了!

袁耀听了大跌眼镜,这个俞涉不就是那个死在华雄手下的短命鬼嘛?果然是个急性子!

等等,哥记得历史上纪灵应该不在才对,不然也不会让俞涉去送死了。

自己若是救俞涉一命,他还不得死心塌地跟着自己。

真是一个好主意!

想到这,袁耀眼前一亮,计上心来。

“俞将军无须着急,且听下去。”杨弘忍不住为袁耀点了个赞:“大公子所言不无道理,但弘以为,秦之所以统兵六国,高祖之所以一统天下,均因为关中土地肥沃。退守长安可以躲避战乱,待天下大乱,再发兵可定天下。”

袁耀挠了挠头,貌似是这个理!

袁术更是忍不住夸赞起来:“杨大将所言极是!董卓虎狼之师,占据关中之地,的确不好对付!这该如何是好?”

他在心里则是爽爽的,儿子有出息了,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当然高兴。

杨弘缓缓道来:“董卓强换天子,夜宿龙床,大逆不道,屠杀百姓,残暴不仁,终究不会有好下场。主公以南阳、汝南和九江三郡为根基,进可攻,退可守,前路无忧,霸业可成。”

袁术抚须称赞,眼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磅礴的野心日益滋长起来。

众人散去之后,袁耀留了下来,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

袁术故作威严地说道:“耀儿,你有本事了!孤身一人,竟敢从寿春偷跑到这里,不怕你娘亲着急吗?”

袁耀见状,连忙低声说道:“父亲,孩儿已经长大了。想跟父亲学一学统兵打仗之才,还有驭人识人之术,故不畏艰险、不辞辛劳、不怕娘亲着急,不顾一切前往父亲这里。”

袁术家中妻妾成群,却只育袁耀、袁芳一儿一女。

袁耀作为袁术的唯一继承人,没有其余兄弟竞争,一切合规合矩,倒也符合袁术心意。

袁术虽为三郡霸主,但在儿子面前,还是十分疼爱袁耀的。

刚才听得袁耀、徐庶在帐中答出问题,的确让他对袁耀刮目相看,满心欢喜。

事到如今,他还有些不相信,道:“耀儿,适才你那些说辞,是不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袁耀将头摇得跟破浪鼓一样,道:“父亲,那些都是孩儿对天下大势的所思所想,与任何人无关。而且,我还可以很复杂的告诉您,董贼迁都长安势在必行。”

袁术十分满意地说道:“你那番说辞,与杨大将所说一模一样。既然如此,那为父就准你在军中逗留些时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九五之尊 最新章节第69章 杨弘的考效(1/2),网址:https://www.67x9.com/93/936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