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1/2)

作品:《明末皇帝分身

林记蜡烛厂最终是搬迁到了咸水沽,毕竟咸水沽作为新开发的城市,更需要产业资本前去投资,用以加速城市的健康成。

与此同时,林记蜡烛厂中原料皆是易燃易爆物品,咸水沽人口密度较低,哪怕遭遇危险,损失也比葛沽闹市中爆炸要轻微的。

此外,咸水沽与石油产地路途更近,使得林记蜡烛厂,更易于获取生产原料。

此时天津所发现的油井,却是在芦盐场附近。

芦盐场不但是北方最大的海盐晒场之外,后世的天津的大港油田,也是位于芦盐场的旧址。

此时,当地的匠人因为挖地下的高浓度卤水,却也时常挖出了一些小型石油矿藏。原本,这些矿藏对于煮盐的匠人来说用处不大,也未将之放在心上。

林记收购的石油,成本价才1钱一斤。比起延安府一带将近5钱一斤的高价,显然是廉价的多了。

但是,对于天津当地煮盐的工匠来说,却是形成了轰动——原本一钱不值的石油,居然有人肯出1钱一斤的价格收购。若是一天开采个几百斤,岂不是能日赚数百钱?

这等于有财主,赐给他们脱贫致富的机遇!

最初只有少数的人,尝试着开采石油,运给林记蜡烛厂。但是随着林记蜡烛厂,现款付款。更多的煮盐的灶户,纷纷以铁桶、木桶装油,加上手推车、马车、牛车之类的交通工具运输。贩运给林记蜡烛厂。

事实上,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石蜡提炼技术,也和中国境内石油特性有关。

中国境内的石油,大多数都是石蜡基石油,特点是含蜡量非常高。国内的油井含蜡量普遍都是超过14%以上,而像沈北地区的油田,含蜡量甚至达到47%以上。

由于石油的原料含蜡量偏高。所以制造蜡烛也显得得天独厚。

根据林家的石蜡老匠人介绍。延安府的石油含蜡量尤其高,一斤石油至少能做出三四只上等的蜡烛。

“天津这般的石油稍差一些,2斤油只能做出3支蜡烛!”老匠人遗憾的表示。肖图白注意到老匠人做出来的蜡烛。普通的一只大约有1两重。意味着,天津的石油含蜡量应该是超过15%!

1只这种普通的蜡烛,拿到市场上销售。售价大约10钱。而石油的采购成本,1斤也不过是3钱。

一只蜡烛的材料成本低于1钱,加工费用3钱,一支蜡烛中可以赚到6钱的毛利润。

按照老工人凭着简陋的工具,一天之内是可以加工数百只蜡烛。如果工具更先进一些,一天之内可以生产数千只蜡烛。可以说,老匠人凭着这门手艺,自己单干用不了几年,也能够发家致富。

不过,这老人家丝毫没有自己以此赚钱的心思。反倒是一心扶持林深河重振家业,显然是一位忠仆。

不过,肖图白注意到,老匠人先通过加热将石油中的各种液体汽化蒸发掉,再通过沥青和石蜡的熔点不同。将石蜡和沥青分开。

整个加工的工艺中,只有石蜡被他们制作成蜡烛。剩下的汽油、煤油、柴油全部被蒸发掉了。还有沥青,也被当做垃圾处理掉了。

肖图白不仅叹道:“简直太浪费了!”

肖图白强烈建议,林记蜡烛厂改造生产工艺,用密封的蒸馏设备,将这些燃油蒸汽收集起来。这些燃油可是柴油、汽油、煤油的混合物,哪怕没有内燃机,也能够当做军用的猛火油。

关于蒸馏设备,汉朝人的道士为了炼丹,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而宋朝时期,则出现了蒸馏设备来蒸酒。采用一套蒸馏设备,将白白蒸发掉的燃油液体给收集起来,也是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

老匠人原本不乐意,因为采用了蒸馏设备后,会额外提高成本。

肖图白诱之以利道:“收集的猛火油,皇家新军全部采购,一斤3钱!而沥青,由特区政府收购,1钱一斤。”

如此一来,林记蜡烛厂除了蜡烛能赚钱,沥青、猛火油,皆是能够赚钱获利。对此,无论是老匠人,还是林家兄妹,皆是赞同采用蒸馏设备。

——————————

十一月中旬,工部尚书刘遵宪一行人,来到了天津。

“肖大人久仰了,见面胜过闻名啊!”刘遵宪头发霜白,气色却是非常好。

“刘大人,你我虽未见面,我也敬仰你多时了?”肖图白笑道。

“敬仰我这糟老头子为何?”刘遵宪笑道。

肖图白诚恳的说道:“满朝诸公,吹牛皮、攻讦的居多,能够为国家办实事的少。刘大人却是朝中少数,在认真办事的官员。”

刘遵宪愕然,转眼笑道:“比不上肖先生啊,早闻肖先生,一年之间将葛沽经营是赛过江南,原本以为是夸大其词。但今日亲眼目睹后,我觉得江南也未必有葛沽这么繁荣!”

肖图白之前与刘遵宪素未蒙面谈不上什么交情,也很少听闻其大名。但是与其合作过程中,却是显得颇为默契。尤其是工部技术官员的实干精神,令肖图白感觉到了大明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皇帝分身 最新章节第一六四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二)(1/2),网址:https://www.67x9.com/8/840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