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罗 3(2/3)

作品:《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室正在准备例行暖被窝的三枚,动手动家做点什么,好来点睡前的娱乐活动什么的,却再次听到有些不合时宜的通报。

“禀告大帅……”

“有称新城都督府长史罗佑宁者……送了一份礼单过来。”

居然既非家老罗思瑾的路数,也不是代表那位守捉使后续接触的人。安东罗氏内部,来自其他方面的意向和接触,这么快就出现了么。

但从另一个反方向说,这么快就有区别于城中掌权人的声音,跳出来和我接触,这也意味着下一任的家主对自家主城的控制力,也有些不够稳固的猜测和怀疑了……

沂州和青州之间交界,沂水支流的一处谷地中,名为安顺场的军工禁地,也迎来了全新的一天。

在铁丝网和壕沟包围起来,出入口遍布哨塔和巡兵的偌大谷地之中,露天新近树立起一座硕大的人字形铁架。铁架上是粗壮厚实的转轮和盘带,以及看起来格外沉重硕大的滑槽。

在上工的号子吹响之后,

随着炉膛前忙碌着生火加煤的一众身影,一台硕大的蒸汽机带着高大铁架上的沉重构件联动起来。一大件还蒸腾这烟气和热量,微微泛红发白的铸铁坯子被送了进去之后,就在巨大往复的冲撞之下,像是泥范一般被戳扁揉圆的,一遍遍冲击和锻打,逐渐变成了特定的大件形制。

然后沿着特制的轨道,由人推或是马拉的大板车,送到特定的厂房里去,进行退火和冷置的工艺,以消除锻造过程中积累的应力。

这就是最原始的蒸汽锤,靠水蒸汽推动的机器锤。在缩涨式气缸的带动下,锤头和汽缸的活塞杆装置联动,往复上下活动来锤制锻件。

虽然外观十分的粗狂和简陋,满是肮脏的油污和泄露的蒸汽。但却是某种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比起传统的水力蓄能式冲机,能效不知道提高了多少。特别是针对造炮,造船已经所需的钢制大型构件而言。至于中小铸件的坯模,在往复的强大机械能之下,更是如流水一般的轻易一次成型。

只是受限于机器本身的材质和工艺,那些用作紧固的螺栓、转轮和管材、密封件,总是磨损的很快,而需要较为频繁的检查、调试和更换。

但是相比所提供制造加工上的产能和效果,却又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与这个时代用的较多的前膛炮相比,淮东制式和标准之下,那些口径越大的火炮,所需组合构件的就越大,但是相应加工的精密要求,却是一点点都不见得省心一些。

因此,一次性能够铸造锻做成形的构件尺寸,就成了某种制造工艺上的瓶颈和限制了。

特别是后装炮所需的密闭门栓,以及炮架上承担全部后座缓冲的旋支柱,还有炮管后部从厚到薄的膨胀扩张,乃至更薄、更轻却更加结实的炮管和身架;等等诸如此类的需求,就有了进一步解决的途径和方向了。

而从另一方面说,则体现在造船工艺上的连带突破。

事实上,在拥有了来自东北的大材、巨木的来源,而充当二道贩子牟利的同时,也一直在尝试着重头开始从无到有的自行培养和建立造船能力。

但是这个过程显然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作为船舶,特别是海运的船舶,从最基本的板材、胶漆,到最细小帆缆、钉子,再,无疑是木工、五金等众多行业为基础的集大成之者,

因此,在通过南边的资源和关系,足足收购和迁移了大小五家的船场和相应配套的工坊之后,才勉强拼凑出一个拥有最基本生产和维修能力的初级船厂来。

这还是因为,大量使用了现成的设备和人手的缘故。而且军用船舶的标准和民用,显然也完全不是在一个层面上。

此外,因为产地和环境发生变化了,在原本造船业发达的岭内沿海,原本很容易获得的一些配件和材料来源,到了北地之后,就无法再维持下去了,而不得不想方设法尽量寻找替代品和新来源。

然后还要与现成的成熟设计和主要部件,进行配套性的磨合和调整,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基本要求的整体来。

然后,还不能一次到位的直接造大船和进行海试,而是先从风险较小的内河船舶,最简单的联运平板漕船开始,然后是排桨式的中等河船,帆桨混合的大河船,再到人力水轮驱动的车船。

当航行操作和使用经验达到了相应的程度之后,才开始尝试建造一批,往返近海和内河之间接驳的纲船,然后积累了足够在近岸海试操船的经验和数据。

才开始结合南朝诸多成熟的海船设计,建造出第一艘近海使用实验性的单帷小帆船,虽然很快就因为风浪倾覆了,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修补补的改进和海试,这才有了近海捕捞队的标准渔业船,这个副产品。

而直到这时候,淮东方面掌握的造船技术,才算出现一个实质上的整体突破,点亮了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中型和大型船只的科技树前置。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大致原理和设计基本定型的情况下,从简单到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最新章节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罗 3(2/3),网址:https://www.67x9.com/7/725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