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七章 正其时也(1/2)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袁崇焕原本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向林丹汗伸出援手,也算是危急时刻拉他一把,卖个好,结个善缘。

毕竟崇祯皇帝的旨意之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一来自己这么做不算违规,二来也能给将来的西北局面预先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在袁崇焕看来,林丹汗带领察哈尔部从漠南迁往漠西也好,迁往青海也好,西北地区的战略态势,肯定是要起连锁反应的。

若是建虏入主漠南之后,自己这个三边总督再继续与林丹汗麾下的察哈尔蒙古骑兵交恶死磕,那么接下来大明在西北的局面,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是这么想的,他的一番安排,袁崇焕其实都领会到了。

然而,想法好是好,奈何却没做到。

这一天,袁崇焕收到了林丹汗率部遁入青海鞑靼土默特部领地的消息之后,心中既追悔莫及,又感到庆幸。

追悔的是,没有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与林丹汗建立起友好的联系,将来共同对抗建虏,反而让林丹汗带着人马破边而入,从自己的辖区内过境进入了青海。

不仅想让林丹汗成为自己三边之地北部屏障的想法落了空,而且还让林丹汗将甘州卫、永昌卫、西宁卫搞得风声鹤唳,一片大乱。

不过让他感到庆幸的是,林丹汗这个惊弓之鸟,从永昌卫北面的牧羊川破边而入之后,见了城池就绕,一路快速西进,不敢多做停留,并没有给大明朝在甘肃的统治造成太大的破坏。

与此同时,一路追赶到牧羊川的阿巴泰等人,也因为梅之焕、张嘉谟、罗俊杰等人率军赶到了永昌卫,而止步在了永昌卫的边外牧羊川,未敢接着深入。

就在袁崇焕一边暗自追悔一边又赶到庆幸的时候,他麾下的主要幕僚之一程本直前来拜见。

明朝时候的总督也好,巡抚也好,因为设立之初都是临时公干的钦差,虽然可以节制指挥总督之地或者巡抚之地的文武官员,但是本身却没有固定的直属官员。

尤其是像三边总督这样一个时而设立时而废弃的职务,总督府内没有固定的办事机构和办事官员。

虽然官位很高、权力也很大,但是也得像县令一样,自己雇佣一帮人当做自己的幕僚,为自己打理总督府内的各种事务。

而毛羽健、程本直、王予等人就是这样的角色。

其中程本直,就帮着袁崇焕打理三边茶马司、盐课司等钱粮事务的谋主。

这几天来,听闻自己的“东翁”袁崇焕,为了林丹汗所部破边借道进入青海的事情寝食难安,就来找袁崇焕说话。

程本直出身辽东,乃是一介布衣书生,虽然智谋百出却奈何屡试不第。

当年袁崇焕以宁前兵备道的身份前往辽东守宁远,认识了前来献策的程本直,一番交谈之后,相互赏识,从此将其招入麾下。

而程本直本人也觉得自己得遇明主,从此一直追随,直到原本的历史上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旨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处死的时候,唯一一个上书朝廷愿意与袁崇焕同生同死的人,也正是他。

因此,程本直与袁崇焕死于同一日,同一个地方。

这一世,袁崇焕起复担任三边总督之后,自然写了信,将程本直等之前一直追随自己的幕僚们,又召集到了麾下,来到三边总督府任职。

这一天,程本直来见袁崇焕,对黑着脸的袁崇焕说道:

“东翁不需忧虑!如今林丹汗率部西迁,惶惶如丧家之犬,其势已颓,势难再起。

“以陛下对东翁之信任之恩遇,东翁只需上书一封,略作说明便可!

“为今之计,最要紧者乃是北面备战建虏,西面增兵河、洮!林丹汗率部西入青海,海寇与其同祖同宗,必然望风归附。如此,则我三边身后又有一宿敌也!

“且林丹汗西来穷困,不需太久,必定又要叩边索赏,此处东翁不可不防也!”

袁崇焕听了这话,一边缓缓地捋着颏下的胡须,一边认同地点了点头,说道:

“本官自受皇命总督三边,如今已届两年矣!不仅套虏未定,河曲未复,今又增添两支劲敌,而三边之地情势亦更趋复杂,思之实在有愧圣上知遇之恩啊!”

这时,程本直说道:“东翁且不必妄自菲薄!自来河西难定,难在汉人稀少。

“东翁自来三边,即以招垦募民为第一要务,此乃上上之策也,虽则见效迟缓,但却一劳永逸!

“且以今日之形势观之,林丹汗窜居青海,于东翁,于三边,亦非全然无利者也!”

程本直说了这话,见袁崇焕抬头看向自己,于是接着说道:“凡事尚需两面看,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所谓利弊得失之间,自有转圜之定理!

“东翁此前欲统一三边辖内各镇之军令,惜乎建虏北来,未曾得以施展。如今林丹汗已西窜青海,而尾随之建虏也已东归,更见皇帝陛下明旨三边各镇各守信地,不必率军勤王。此正其时也!”

袁崇焕黑黑瘦瘦,但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七一七章 正其时也(1/2),网址:https://www.67x9.com/5/532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