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五章 一点就着(1/2)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明朝自建立以来,除了科举制度不搞世袭以外,其他各个领域,几乎都秉承了世袭制的原则。

军人有军户制度,匠人有匠户制度,商户同样也有商籍制度。

而三边之地与套虏或者海寇,甚至与甘南、青海藏区的土司们之间的贸易,数百年来始终垄断在有数的几个边贸世家的手中。

这些有数的一些靠着垄断边贸发家致富的豪商世家,最担心的就是官府收回他们的垄断贸易之权,然后由官方开设榷场抽税,并鼓励内地商人入驻与边外部落自由贸易。

而袁崇焕这个三边总督到任之后,所做的事情,恰恰就是他们最怕的那种。

袁崇焕是那种又臭又硬的脾气,贿赂收买根本不好使,而且即便是拿了你的钱,他也不会给你办事。

袁崇焕带着固原镇军队移防花马池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控制花马池的各大盐池盐场。

同时,只用了一纸文告,就简单粗暴地废除了早在万历皇帝以来就卖出去的大批盐引。

紧接着,就在自己的三边总督府内,设立了三边盐课司和三边茶马司,将三边之地,也就是甘肃、宁夏、延绥等地的盐茶马贸易,全部揽到了自己的手中。

为了尽快改善三边总督府的财政状况,也是为了给自己计划中的开拓西北边境,然后大展拳脚筹措资金,袁崇焕到任之后,即按照崇祯皇帝在密旨中指示的那样,通过发给边贸商人特许状的方式,对从事边贸的商人征收远远高于以往的税金。

这一下子,自然又是捅了马蜂窝了。

没过多久,朝中的、地方的各种针对袁崇焕的弹劾纷至沓来。

不过,开边互市也好,特许经营也好,对边贸征收重税也好,都是袁崇焕上任三边总督之时,崇祯皇帝准许他做的。

所以,这样的弹劾自然毫无效果。

然而,弹劾没有效果,却并不意味着这个事情就这么了了。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袁崇焕取缔边地豪商世家垄断边贸的权利,当然会引起这些人的反弹。

旅居三边之地的秦晋汉人商号还好说,要么老老实实购买特许状,要么清点买卖,转往他处。

反正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是,世居于此的木速蛮商人,却没有办法转往他处。

出身于洮州洮商世家的洮岷副总兵赵大胤,就是如此。

而赵大胤手下的将校官佐,比如马光玉、马进忠、米喇印等人也是如此。

这些人要么出身于本地豪商,要么出身于本地卫所,家里既是地主,又是商人,多少年来都是靠着手中的权力垄断商路以便谋取暴利。

袁崇焕到任之后的做法,等于是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

又因为这些人都是木速蛮出身,平时同气连枝,本来就是一个关系紧密、水泼不进的小圈子,到了这个时候,更是休戚与共,走得更近了。

袁崇焕及其幕僚们对三边之地木速蛮的汹汹民情有隔膜,不了解,但是对于这些虽是明军将校却又受制于本地经堂、礼拜寺大小莫洛的回回将校们来说,他们可是感受的十分清楚。

只是这些人的力量与三边总督府麾下的军队相比,明显不足,所以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忍着。

不过,随着固原镇、临洮镇主力军队的先后移防,特别是随着临洮镇总兵官董志义、监军御史韩一良的率军离开,洮岷副总兵赵大胤的地位和权力立刻就凸显出来了。

赵大胤花了大价钱,辗转托人找到了在袁崇焕身边最得用的左膀右臂毛羽健,最终得以成功留守洮岷本地,但是他对袁崇焕的不满,却依然未有丝毫的改变。

所以执行起袁崇焕的许多政策来,就非常的抵触,非常的不配合。

特别是对于以自己家族为首的洮州商人,与藏区德格土司、白利土司的走私贸易,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保驾护航,公然抗拒三边总督府的禁令。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袁崇焕对赵大胤十分不满,数次行文进行斥责。

但是花马池距离洮州较远,在董志义、韩一良率军移防汉中之后,作为洮岷副总兵的赵大胤,基本上就等于是当地的土皇帝了。

再加上赵大胤本来就对袁崇焕的种种政策不满意,所以对于袁崇焕的斥责全当耳旁风,一边坚决否认指责,一边继续阳奉阴违。

到了崇祯二年的八月,激化矛盾的导火索终于出现了。

龙华民、汤若望、熊三拔等来自大明京师的十二个耶稣会传教士,在锦衣卫副千户吴克忠的半监押半护送之下,跋山涉水,辗转各地,终于徒步抵达了三边总督府的驻地花马池。

龙华民、汤若望等人拜见了袁崇焕,而吴克忠也向袁崇焕传达了崇祯皇帝允准这十二个耶稣会传教士在三边总督辖地传播天主教的旨意。

而经过了一年多来在西北边地的任职,袁崇焕也认识到了木速蛮问题的严峻。

这些木速蛮不仅不读袁崇焕这种进士出身的文官心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七一五章 一点就着(1/2),网址:https://www.67x9.com/5/532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