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大战在即(1/2)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在这个时代,但凡夜里赶路,那都是不得已的行为。

这一点,不管对于洪承畴所部官军来说,还是王自用麾下的贼军来说,都是一样的。

王自用在石楼县城外面连营十里,却遭受到了张衡所部四十多骑的一顿冲撞,不仅冲过贼军营地,向城中投射了书信,与城中官军取得了联系,而且还在投递了书信之后,调转马头,再一次穿营而出。

这让王自用极端恼火、跳脚大骂的同时,也对顿兵石楼城外的做法大为失望,很快就听从麾下头领“邢红狼”“不沾泥”“掠地虎”等人的再次劝说下,撤围北上了。

虽然北面来的官军骑兵小队,让他们对北面的情形也多少生出了疑虑,但是毕竟王左挂所部、高迎祥所部、马守应所部都是确定无疑在北方,所以王自用心中疑虑归疑虑,到最后还是坚持了北上联合其他流贼的主张。

在张衡等人冲出贼营,打马北上一个时辰之后,王自用也率领麾下各部人马拔营北上了。

此时正在石楼县城城头上观望的张宗衡、裴世泽等人,已经拿到并看过了张衡射入城中的书信,知道洪承畴率领的官军,在北面群山之中的宁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收降了大量的贼头和喽啰。

对于城外的流贼突然撤围离去,他们虽然感到高兴,但是对于这么多流贼北上,他们却也感到忧心。

虽然洪承畴在书信之中,没有明说他究竟是如何逼得“大梁王”王左挂率众投降的,但是张宗衡却可以想象,洪承畴所部在宁乡必定是经过了一番血战。

所以,看到城外的大批流贼北上,张宗衡还是为柳林堡和宁乡一线的官军捏了一把汗,犹豫着要不要率军出城,跟着贼军北上,到时候或许也可以助北面的官军一臂之力。

正当张宗衡犹豫不定,不知道王自用所部贼军撤围北上到底是不是个陷阱的时候,来自石口的军报,终于通过绕道汾西、濕州等地,被送进了石楼县城。

这是李邦华写给洪承畴和张宗衡的信件。

在其中,李邦华向他们两个人通报了之前神南峪被官军拿下,神南峪贼首王嘉胤和王二伏法的消息。

直到这时,张宗衡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广武庄方向的贼军,突然大举突围而出,背后藏着如此重大的变故啊!

得知了这一情报,张宗衡当下也不再犹豫不决,而裴世泽众兄弟士气大振,纷纷请战,要为自家战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更加“锦上添花”的是,此前一直守在濕州城中不敢出城的知州焦胜昌,到了午时前后的时候,也带着濕州的数百班军、衙役,以及募集守城的一千民壮,张弓持刀地赶到了石楼助战。

作为山西按察使的张宗衡,早就下令濕州、蒲州两地知州募兵北上前来助战了。

但是此前那么长的时间,这两地没有一点动静,而此时听说官军已经拿下贼军盘踞的神南峪之后,濕州知州焦胜昌终于想着要来分一点功劳了。

雪中送炭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干,特别是冒着兵败身死的风险来给你雪中送炭,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却很多人都会抢着干。

这也是人之常情,像张宗衡这种宦海沉浮多年的人,自然不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他在石楼县城看见意气风发地带着人马粮草前来助战的濕州知州焦胜昌时,除了对焦胜昌的报国之心表示赞赏肯定之外,也不能说别的了。

有了焦胜昌带来的粮草,张宗衡指挥着石楼的人马,好好地吃了一顿饱饭之后,在午后的未时一刻,率军出城北上。

到了当日的申时左右,派出去的前哨终于传回来消息,说是发现了贼军后队的踪迹。

王自用麾下各部人马众多,天亮时分又乱战了一通,本来就人困马乏,加上缺乏粮草辎重,大量贼军喽啰从冲出夏龙关之后,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了。

本来以为小小的石楼县城唾手可得,结果打了两次,都没拿下,也没有得到什么补充。

有限的一点粮草,也都是可着众头领的亲信骨干人马支用,而且还要为接下来的北上预备作战粮草,所以不可能放开了吃喝。

这样一来,从头一天早上突围前吃了顿饱饭之后,如今还剩下的一万五千大军,多数人都只是喝了一碗稀得可以当镜子照的高粱米野菜粥,连一碗干饭都没吃上。

而且这些穷怕了的贼军喽啰们,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是大包小包地随身带着自家的家当,有的连锅碗瓢盆都舍不得丢下。

说起来是一支“义军”或者说军队,但是看起来却更像是一支拖家带口、搬家迁徙的流民或者灾民。

如此一来,行军的速度可想而知,上午辰时撤围北上,到了下午的申时,几个时辰过去了,距离柳林堡南门外的离石河,还有五六十里的路程。

不管王自用、罗汝才如何忧虑着急,如何派人催促,整个贼军队伍的行军速度就是快不起来。

王自用之所以忧虑着急,是因为他越来越发觉,北上宁乡或者北上柳林堡、永宁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四八六章 大战在即(1/2),网址:https://www.67x9.com/5/532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