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军官学校(1/2)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辽东的五月春光灿烂,漫山遍野都是草木葱茏。

这个时代的东北,基本上没有怎么开发,从锦州到山海关一线,已经算是辽东开发较早的地区了,如今一路上除了每隔几十里就有的军堡,行人目光所及之处,也全是一片荒野。

当然,荒野上,时不时地能够见到一些残破的村屯和抛荒了的农田。

这里土地肥沃,本是关外鱼米之乡,可是自从辽东战事兴起之后,三十多年来,就没有一天太平日子可过。

五月的一天,距离山海关已经不远的官道上,走来了一对母子,母亲坐在一辆独轮的小推车上,看起来二十刚出头的儿子,则在后面推着。

如今的辽东,女真人的后金国,换了个大汗,对待汉民,倒不像过去老奴在世时那样狠毒了。

可是辽东的汉民,这些年来实在是被抢怕了,被杀怕了,但凡有机会,就会带着家人财产,逃难进关。

山海关外八里铺碉楼里的值守老军,时不时就能够看到三五成群的汉民,从北面过来,扶老携幼地逶迤南下。

现今关内兴起募民屯垦,关外的难民更是大量南下。

通常情况下,遇到从北边过来的辽东难民,这些还算有点善心的老军们,从不刁难,有的连问都不问就放他们南下入关了。

但是今日走来的这对母子,看起来却不像是逃难的难民。而且看这青年的装束,仿佛还是辽东镇的官兵,恐怕还是个不大不小的官佐呢。

难道是辽东镇的逃卒?可是没听说建奴来犯啊?这个隶属山海关前屯卫的老军,站在碉楼上面想了想,就从箭垛后面探出身子,远远地喝问道:“兀那汉子,你们是干什么的?可是要进城过关?”

官道上推着小推车的青年停下小推车,与母亲说了几句话,然后从一个包里珍而重之地拿出一个牌子和一张公文,也不说话,只是冲碉楼上的老军招招手。

不一会儿,从碉楼里跑来一个小军卒,将那青年手中的东西接过,一溜烟又跑回了碉楼。

片刻之后,碉楼上又传来那老军的声音,只听他说道:“你叫黄得功?!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闯子?!”

那青年闻言哈哈一笑,说道:“老军大哥请了!兄弟正是黄闯子。不想到了这山海关,还有人听说过咱兄弟的诨号!”

只听那老军又说道:“那是,黄闯子的名号北面来的谁不知道!黄兄弟,你和你家老娘稍侯!”

过了一会,那个小军卒又匆匆跑了出来,把拿走的令牌和公文,恭敬地还给了青年,额外还给了这青年一张通关的文书。

那青年笑了笑,一并收起文书,冲碉楼上的老军喊道:“老军大哥,那就后会有期了!”

说完这话,又推起独轮车,一路往前面不远处的关门行去。

这个青年,自然就是南明时期大明鼎鼎的靖国公黄得功了。

黄得功的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元末大乱的时候,投奔朱元璋的起义军,从此南征北战,后来天下平定,封在了朱元璋的一个儿子辽王的麾下,因此二百年来便定居在开原卫,开枝散叶。

再后来,辽王撤藩,大部内迁,而到了黄得功这一代的时候,他的父亲这一支,就成了普普通通的军户。

到了万历晚期,女真崛起,努尔哈赤在关外四处征战,不仅打下了抚顺、沈阳,而且屠灭了铁岭和开原。

黄得功的父亲,在黄得功很小的时候,就死在了与女真人的作战之中,一个偌大的家族,也在努尔哈赤攻陷开原,并且大肆屠城的时候,全数被杀,其母带着他逃到了锦州,然后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

天启初,十多岁的黄得功,还在尚未入伍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辽东镇的军队,与建虏作战,并屡有斩获。就是靠着杀女真、拿首级换来的银子,供养着自己的母亲。

等到了成人之后,黄得功自然是直接入伍当了大头兵,然后一路征战,靠着每战必争先的血性,混下了一个黄闯子的绰号,如今当上了杏山堡的一名把总。

这一次,在辽东镇推荐入读京师讲武堂人选的时候,素来悍不畏死的黄得功很快就被选中。而这次南下山海关,就是要进京入读讲武堂的。

黄得功幼年的时候,家境尚好,读过两年私塾,算是粗通文字,然而终归还是一个粗人。

所以这次选中他,说是去进学,黄得功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抵触,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得亏是去读兵书,要不然坚决不去。

然而,黄得功回家跟母亲一说这个事儿,母亲却极力劝说他进京读书,因为在老母亲的眼中,读书才是正途。

又因为黄得功事母至孝,担心老母无人照顾,所以只好带着老母亲一同前往。

黄得功过了山海关,眼前景象自然一变,穿城过镇,满眼繁华,不复是关外荒野景象。

新皇帝登极以来,朝廷重开铁冶,募民屯垦,虽然新政推行不过半年多时间,但是京畿东部的面貌却有了一番明显的变化。

破衣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月当空照中华 最新章节第一一一章 军官学校(1/2),网址:https://www.67x9.com/5/53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