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欢笑之外(2/3)

作品:《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结成一个统一的战线呢?如果可以这样做,那才是革命几十年来最大的成就!

张汉卿来此便是准备以“三皿煮义”这杆大旗尽可能的团结各方力量,而且构成人民军第6师主力的“靖国军”便是由信奉“三皿煮义”的几位高官领导,当然不遗余力地要找共同语言。听于右任这么一说,立即共鸣了:

“于老先生,学良应该尊称您一声前辈了。您的谬赞,学良可不敢担当。就学良这点浅见,也知道三皿煮义是好的,它对鼓舞中国人民驱逐外侮、实现主权独立和民族自由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先生没能够有所施展,是因为他始终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土壤。”

他想了想,好像诚意还不够,便接着又说:“东北上下众志成诚,已经团结起来为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搞出了很大的努力。学良很希望孙先生有时间能到东北走一走、看一看。东北完全有机会第一个实现孙先生的‘天下大同’的想法,如果有孙先生坐镇,我想东北军民的士气一定会更加高涨的。

其实学良对孙先生也是很佩服的,光他不折不挠的斗志,就足以成为学良的表率。这次我们两家团结起来,共同举起三皿煮义大旗,也是一种机缘。现在靖国军已经加入人民军,再有三皿煮义思想武装头脑,便真能能说是如虎添翼了。

其实不管什么党什么派,能把列强打倒,能使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就是好组织,在这一点上学良本人没有任何敝帚之珍!”

于右任是个忠诚的革命者,没有张汉卿那些花花肠子,可是在旁边的许兰洲却暗自嘀咕:“你没吃过他的亏。要是信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当年他只有十六七岁就已经有这等手段,现在在政坛浸淫多年,手法只会更老到吧?”

想起当初被张汉卿软刀架脖子的一幕,他就十分不爽:那是生生把一个师的军队吞掉了啊,也打散了他的督军美梦。自己原本的一方豪杰,现在却沦落到被原先和他平起平坐的张作霖之子死死压制的地步。

可不是么?无论从中|央册封的职务,还是实际获得的职务,张汉卿都比他高出许多。官面上,他是陕北镇守使,可张汉卿是陕甘巡阅使兼甘肃督军,级别大着不少;在人民军编制里,他节制第5师,实际也就在韩麟春的领导之下,而张汉卿,却是韩的顶头上司。

就在此次大会前,张汉卿已经委婉地和他讨论了他的军队的编制问题。张汉卿的意思是把靖国军改编成第6师,与第5师一道同划入西北人民军序列中,而他,则担任西北人民军参谋长。

他没有表态。

在民国初期,参谋长的地位并不像后来那样高。以师一级的参谋长为例,北洋系的军衔是上校,而旅长的军衔则为少将。另外从晋升看,例来是旅长晋升师长、师参谋长晋升旅长,皆是惯例,两者高下可见。

只是到张汉卿起家后,为平衡两旅关系才硬把参谋长提升一级,与同级指挥官的副职同等。西北人民军都已经这样做了,但对于老北洋许兰洲来说,他暂时还不能接受这种变化,老觉得从手握指挥大权的师长调去做那个名义上的总参谋长是明升暗降。

参谋长再有个长,也没有部队官长的名声响亮。在掌握实权上,师长可是拥有指挥权的!而且再牛逼的参谋长,还不是要被司令节制?

----这位“贤侄”的手段不简单呐,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反正在军界原本名声赫赫的西北三马现在都被高高挂起却没有一丁点儿实权是事实。

他已经打定主意,做这个参谋长没什么,但无论如何要兼着第5师师长职务。没有军队,什么镇守使、督军、巡阅使,统统是假的。自己现在满打满算有三万人在手,在西北这个地方足以为王,又何必要仰人鼻息呢?

所以,听着张汉卿鼓动于右任要把“靖国军”直接加入人民军,他只在心里冷笑。“靖国军”现在受他节制,任何达成的协议,他不同意,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其实于右任已经听说张汉卿的意思了,对于“靖国军”的处境已经很明了:人民军有四个师,加上许兰洲第5师这一支劲旅,在西北地区已经是无敌的存在。这个地方,除了人民军就是直系,他怎么也不至于和国民党的大敌直系联起手吧?

既然已经同意“靖国军”受许兰洲节制,那和人民军管辖也没什么区别了,许兰洲可是老奉系哦。不过这年年轻的少帅竟然对孙先生的学说感兴趣,倒是意外之喜。

所以他毫无芥蒂地说:“如果真如少帅所说,两家合为一家,高举三皿煮义大旗,倒也不失其为利国利民的幸事。‘靖国军’与人民军同为一脉,愿意成为人民军的新锐。”

张汉卿假惺惺地:“以于先生的资历和影响力,学良愿奉为总指挥。”

于右任再忠厚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他忠厚不假,但不蠢。西北人民军已经有自己的建军原则,也有一套成熟的指挥体系,包含将领在内的主力部队听说都是他一手带出来也是一路从东北杀过来的,除了张汉卿,其他的人谁都管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他想以蛇吞象,还有天理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最新章节第470章 欢笑之外(2/3),网址:https://www.67x9.com/3/389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