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毛尖(1/2)

作品:《我的山河生活

吕德义最近很忙,他已经出差到贵州两天了。

虽然他自己有着几个大棚,自己也培育一些花卉树苗,但种苗却不是那么的齐全。他的公司主要以观赏性植物为主。毕竟魔都是一个商业性都市,很少有人能奢侈到在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发展农业项目。

这些天为了帮助吕安然准备树苗,他四处打电话联系一些同行朋友,必要时亲自上门去看种苗如何。现在,吕德义正受一个朋友之邀,来到贵省的一个小山寨之内。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表明茶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古中国和平盛世的时候,茶也开始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其中一个消遣,和琴棋书画诗酒并列。

我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诸派的思想,独成一体,是我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同时也和咖啡,可可并列,成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是将茶发扬光大的却不是神农,而是鲁周公。

俗话说,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周公,名姬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的治国思想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将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推向了巅峰。

周公提出的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经后人整理、修正、总结,渐次形成了我国精神文明的大典。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形成,独具慧眼,成为开山之作。

与屈原并称为“屈贾”的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至于为什么说周公将差发扬光大,不单是他那部《尔雅》中列出了茶,重要的是在他那个时代就将茶列入贡品。那时,要成为贡品的产品,必经上下百官认认真真定论,世间百姓一一公认,方可认定。

所以唐代的陆羽《茶经》中才会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说到这就有些远了,至于为什么吕德义会在贵省,那就不得不提及贵省的著名茶叶——都匀毛尖。

毛尖属于中国十大名产之一,分为沩山毛尖,信阳毛尖,茅坪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等。另有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产茶大县竹溪出产的竹溪毛尖。

吕德义来到这里,就是为了都匀毛尖。

吕德义有一个曾经的合作伙伴,名叫张茂文。老家是贵省的。贵省的都匀毛尖可是非享誉全球。

都匀毛尖产自贵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都匀市,早在明代时已经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为这种茶叶外形纤细卷曲很像鱼钩,被崇祯皇帝赐名为鱼钩茶。

在向他打听茶树之时,无意中提起了张茂文老家的一颗千年古茶树。这颗古茶树有八九米高,周长一米多。每年只产大约一斤茶。就这一斤茶,曾有老板出过八万块。

当然,这颗茶树是不会卖出的。先不说张茂文有没有那个权利,单单这颗茶树已经成了他们村子的象征,连他们的村子都被命名为古茶村,就知道当地村民不会同意卖出的。

但是张茂文却提起了他们村的一个茶农,这个茶农有一手秘制的炒茶手段。炒出的茶叶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

可惜他的儿子不务正业,嫌辛苦不愿意继承他的家业,在他去世之后把家里的茶园给卖了出去,他的那手秘制手艺也失传了。

但是这个老农家里却有一颗祖上种植的,据说有两百年的古茶树。因为在当地两百多年茶树的并不是多么稀奇,山上有的是比这个年份久远的茶树。

虽然政府不允许买卖砍伐,但是却不禁止采摘。所以虽然老农的儿子一直想把这棵树卖出去,却一直没人愿意去买。

吕德义听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趣,所以才会到这边来看看,就算到时候吕安然不要,他也能出售给别人。

吕德义正和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一颗八九米高的茶树前。这个中年男子四十出头,体型微胖,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有力。

这个男子就是吕德义的朋友,张茂文了。此时他正在为吕德义介绍这颗茶树。“这棵古茶树什么时候种植的已经不知道了,但是老人们说,五百面前建寨子的时候,这颗茶树已经枝繁茂盛了,现在每年还能产一斤左右的茶叶。”

“那他产的茶叶有什么特殊的吗?”吕德义上前抱了一下这棵千年古树,回头问道。

“普通的毛尖只能泡到三开,他能泡到十五到二十开,无论颜色,汤色,叶底已经茶形都是不是普通的毛尖能比拟的。”

“哎呀,被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买些回去尝尝了,可惜你们不卖啊!”吕德义被张茂文这么一说,还真有些馋了。

“哈哈哈,吕老弟想品尝还不容易嘛!我家里就有。虽然不卖,但是请朋友品尝还是可以的啊!”张茂文豪爽的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山河生活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二章 毛尖(1/2),网址:https://www.67x9.com/258/2588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