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危途 4 蝗虫纬度(1/2)

作品:《记忆杀场

卡车蜿蜒逶行在一片针叶林中。沿着年代久远,难以辨识的伐木林道,娜佳开得有点头晕。

已经离开基地三天了,小男孩伊万经历了震惊,恐惧,哭闹,焦虑……之后,终于恢复了平静,此刻,正依靠在孙赫的怀里酣睡。只是,脏兮兮的小脸上还挂着干涸泪痕。

虽然驾驶得很累,但看着同样酣睡的孙赫,娜佳也不忍心叫醒他。毕竟,他已经连续开了两天的车了。

不知道为什么,娜佳第一眼看到这位黄皮肤“南亚人”,就有好感。可能因为她自己也流淌着亚洲蒙古人种的血液吧。

娜佳的母亲是俄罗斯北部涅涅茨自治区的因纽特人,父亲是圣彼得堡人,欧亚混血让20岁的娜佳有着特别韵味的美。

蝗虫灾年开始没多久,全球饥荒蔓延到高纬度区域,很多人也逃往蝗虫不能肆虐的北方极寒之地。

在一片混乱与贫瘠中,跟父母一起投奔母亲家乡的娜佳,还没到涅涅茨州,就被一幕幕抢劫、偷盗、杀戮、强奸的经历虐得父母双亡,生无可恋。

当她逃离歹徒魔爪,一个人在荒原上惊慌失措绝望游走时,这个中国年轻人主动停下车,问她是否需要搭车。

饥寒交迫的她没的选择,爬上车倒头就睡……她内衣里藏了一把刀,一旦再受到侵犯,她会像母狮一样战斗。

娜佳在汽车的颠簸中沉睡了十几个小时才醒来,熟睡中孙赫给她披上的大衣,让她感觉到了久违的温暖与信赖。

十几天相处下来,他没有对她不敬或不轨。除了相互照顾,他一心只想回到那片叫“三峡”的希望之地。而失去人生目标的她,觉得一直跟随着这位中国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凭着女人直觉,娜佳觉得孙赫可以信赖。

娜佳时不时扭头看下窗外没有尽头的针叶林,放松一下紧张疲累的神经。

即便在蝗虫浩劫十年之后,这里依然算是一片生机勃勃,风景绝妙的森林。绝对是钢筋水泥丛林里呆久的人们的向往之地。

成片的松针树,几经沧海桑田,气候变化,依然挺拔如初。夏天繁茂多彩,冬天灰白简约。林子里各种鸟鸣兽语,树影婆娑的生态剧,恒古轮回,已经演绎了千百万年。偏寒的气候暂时阻挡了蝗虫大军的入侵,但是,这样的净土又能维持多久呢?

娜佳知道,因为低纬度植被的消失,气候很快就会剧烈变化。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人们无法预测也不再关心会怎么变化,只求自己能在末世中生存下去。

此刻,人类终于不再试图改变自然,而是逆来顺受,各安天命。因为,这一切灾难的发生,正是源于几十年前,人类高傲地试图以保护之名,改造自然。

当第一株固碳植物培植成功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通过基因改造,人们发现可以调整植物光合作用,让植物昼夜不停地高效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率是原生植物的十几倍。

这样,大气层中大量的碳基被固定在植物躯体里,全球变暖趋势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很快,全球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固碳植物。从城市绿化,到沙漠改造,良田开垦……新种类的固碳植物代替了大量原生植物。

效果是显着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降低。渐渐地,工、农业界不再顾虑碳排放,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人类获得了更丰富的物质资源。

直到某一天,地球上的某只蝗虫,幂幂之中,也发生了基因改变——变得可以啃食、消化禾本植物以外的木纤维!

食物范围扩大,让它得到了生存优势。很快,这种习性经数代的繁衍、选择,能够以碳基木纤维为食的蝗虫数量越来越多,种群越来越大。

遍地都是的富碳植物,让蝗虫的胃口不再满足于禾本科的粮草,坚硬的树干、竹枝也挡不住它们贪婪的噬啃。大片的耕地、庄稼、森林,公园,绿化带……惨遭洗劫,丰富的食物最终酿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蝗灾。

蝗群随着粮食贸易,蔓延到各大洲。不出几年,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内,温暖适宜的陆地上,都成了不毛之地。

这些蝗虫几乎没有足以完灭它们的天敌,即使人类试遍了各类杀虫剂。只有一定的气温和一定频率的电磁波,方能影响、干扰它们的繁衍生息。

人类危机四起,蝗虫继续向南北扩张领地,直到南北纬45°线,蝗虫群才止住步伐。这个纬度,也被称为“蝗虫纬度”。

蝗虫纬度之内,世界一片荒芜,只剩钢筋水泥丛林里饥饿的人们在苟延残喘。吃腻了烧烤、油炸蝗虫的剩余人类,开始向高纬度迁移。

集中在低纬度,沿海地区富饶的城市、乡村、基础设施都被放弃。饥荒带来动乱,带来战争,带来无政府,带来无序……最终带走了智能信息时代的人类文明。

现在,回到石器时代的幸存者们,躲藏在高纬度的严寒中,绝望等待严酷的优胜劣汰。

忽然,一个大坑颠簸,打断了娜佳的沉思,也颠醒了孙赫和小伊万。

“Ты.в.порядке?(你没事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记忆杀场 最新章节末世危途 4 蝗虫纬度(1/2),网址:https://www.67x9.com/236/2361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