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京都(上)(1/2)

作品:《三国之无双天下

上回说到董卓入京,接到汉帝和陈留王,然后进入京都,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网

董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除之。袁绍说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

王允敷衍说道:“且容商议。”鲍信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去了。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私下里对着李儒说道:“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说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听之,大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董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董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说道:“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

董卓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听说,向着声之人看去,乃冀州刺史丁原也。如果李锋在此,定然会感叹丁原此人之不简单,要知道因为李锋穿越的缘故,并州刺史变成了李锋,没想到这丁原依然能够捞得个刺史来当,同时李锋绝对会感叹这历史的惯性很是强大,毕竟丁原跳出来反对董卓,最后身死,历史上就是如此,如今丁原跳出来,恐怕依然改变不了结局。

只见那董卓听闻丁原反对之言,顿时大怒,横眉怒叱说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此言说出,大有天下唯我独尊之意,并且掣佩剑欲斩丁原。

这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牛高马大,威风凛凛,手执三尺长枪,怒目而视。李儒知道此人不简单,恐怕董卓吃亏,于是急进说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董卓问百官说道:“吾所言,合公道否?”卢植说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

司徒王允说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枪,于园门外往来驰骤。董卓问李儒说:“此何人也?”

李儒说道:“此丁原手下:姓李,名弘,字孝义也。主公且须避之。”董卓乃入园潜避,次日,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董卓怒,引军同李儒出迎。两阵对圆,只见李弘,顶束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剑,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丁建阳指董卓卓骂道:“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董卓未及回言,李弘飞马直杀过来。

这李弘却是民间一隐士,乃自称李广之后,份属名门,武艺惊人,却说这董卓也不是易于之辈,董卓自小军伍出身,后得魔门传承,炼有武艺,只是奈何董卓练武时间并不长,加上这几年位高权重,处处由手下打理,使得其武艺荒废,哪里是李宏的对手,不几个回合,董卓便败走。

既然已经失败,为了保住性命,董卓只好慌忙的逃走,丁建阳知道是好时机,趁此机会率军掩杀。董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聚众商议。

董卓说道:“吾观李弘此人,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帐前一人出说道:“主公勿忧。某与李弘认识,且同为魔门,有同门之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李弘拱手来降,可乎?”

董卓大喜,观其人,乃手下供奉张渺,此人是魔门长老,乃是董卓得到魔门传承之后前来投靠的。董卓说道:“汝将何以说之?”张渺说道:“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然后某再利用同门之义,更进说词,李弘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而且李弘亦是魔门子弟,主公为魔门传承之人,将来必为魔门之主,这李宏投之为大义,说之,必能成功。”

董卓问李儒说道:“此言可乎?”李儒说:“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张渺赍了礼物,投李弘来。

伏路军人围住,张渺上前大声说道:“可报李将军,有故人来见。”军人报知,李弘命入见。张渺见李弘说道:“师弟别来无恙!”

李弘没有回答,而是揖反问说道:“久不相见,今居何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无双天下 最新章节第七章 乱京都(上)(1/2),网址:https://www.67x9.com/231/2314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