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山:第九章 寻突破,落笔处,何曾惧2(1/3)

作品:《小河无声向东流

除了去财务部和技术中心外,曲志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来了解和思考东域公司的生产系统。

其实曲志是相当了解生产系统,因为他在生产这一块前后工作了近四年时间,在西郊厂近两年,在采购部又是两年,时间不可谓短。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位置不同,那么看待同一事物时的看法可能就会不同,既然高度、角度都发生了变化,那么眼中的风景自然不同。

他在西郊厂时,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西郊厂产量,在采购部时,他工作重点是实施大采购,整合供应商队伍,满足公司生产需要,涉及的都是局部、具体的事务,如今他是把生产系统放在东域这个大棋盘下来考虑,把生产系统放在如何在与技术、产品和市场需求互动中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把生产系统放在实现东域千亿目标这个宏伟蓝图下来考虑。

当处在东域公司总经理位置上时,他对技术、生产、市场三者关系的分析和思考更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策略性,当年他对这三者关系的思考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他看待和处理东域错综复杂关系的一把有力思维工具。

这个工具帮助他在东域面临的众多矛盾中条分缕析地抓住主要矛盾,然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他在技术中心提出,未来东域高端市场销售额要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届时,东域销售额真的可能达到七八百亿元,如果技术没问题,市场也没问题,那么生产系统有问题吗?生产系统能够支撑东域千亿销售这个宏伟蓝图的实现吗?生产系统的潜力还有多少可以挖掘的余地呢?

东域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了扩大产能以积极适应和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连续并购了四家企业,然后经过整合,生产系统的力量支撑了东域公司十五年的高速发展,中间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是基本盘没有根本改变,也就是说生产系统的潜力在被逐渐压榨着。

仅仅拿他工作过的西郊厂来看,去年西郊厂产量达到十八万吨,要想再提升产量,难度非常之大。有一次沈安国就对他说目前西郊厂的产能已经几乎把最后一滴牙膏都挤出来了,如果还想在现有生产装备的基础上提升产能,即使不能说没有一点可能,那也差不多。沈安国的话,曲志深以为然,他在西郊厂做了两年厂长,非常理解沈安国的观点和担忧。西郊厂都已经是这个样子,那么企业几个制造厂情况估计也很相似。

从市场方面来看,曲志在销售公司四年时间,大力整合销售力量,把销售公司当成一支军队来建设,今天的销售公司活脱脱就像一只猛虎,市场开拓、新客户发展、竞争策略等方面都表明销售公司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越来越具有主动性和侵略性,越来越表明销售公司代表的市场和需求的力量在技术、生产关系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再从技术层面来看,他相信技术力量的成长会越来越具有开放性、主动性,假以时日,技术将成为东域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技术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力量就会爆发出来,甚至可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出来。

在市场和技术力量都得到成长和跃升的同时,生产系统力量的提升却出现乏力,而且不仅如此,由于东域生产系统建设和获得的时代关系,当年生产制造厂的设计、装备的投入、工艺路线选择、业务流程的观念和今天的设计理念相比已经明显落后。

再拿西郊厂来说,当年西郊厂的制芯、造型、型砂、熔炼、清理、加工等模块是各个分离的,此中连接大量采用铲车短驳来实现,而今天的设计理念更加强调“一个流,不落地”。通俗的来说,就是把各个部门整合成一个流程,从铸件到成品的过程几乎不落到地面上,这样就可以为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提供条件,最明显的就是大量减少产品的短驳。

还有很重要的甚至是关系到西郊厂生存的是,二十多年前,无论是国家、省市还是居民对环保要求并不高,一段时间里,甚至周围出现冒黑烟的工厂还被居民当做生活有希望的象征,但是今天谁还敢这么说?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环保的约束越来越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这反映了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但是对西郊厂来说却是非常头疼的变化。2010年仅上半年,西郊厂就接到周遭居民三十多起涉及到烟尘、噪音等环保投诉,为了应对这些投诉,西郊厂耗费了很大精力。西郊厂如此,其他几个制造厂莫不如是。

曲志认为东域的生产系统必须进行改变,但是东域的生产系统非常庞大,全公司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固定资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职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物资耗用都是在生产系统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不可不小心以待。可是谨慎小心并不代表着就可以不动手,并不代表着可以推诿扯皮,否则谈何实现东域千亿销售目标,东域又谈何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呢?

看看世界上任何一家称得上伟大的企业,有谁在发展过程中不面临着今天东域面临的问题呢?但是他们都没有逃避和视而不见,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整合,最终成就自身的伟大,这是成功企业的典范,但是也不可回避的是,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处理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河无声向东流 最新章节览山:第九章 寻突破,落笔处,何曾惧2(1/3),网址:https://www.67x9.com/228/228607/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