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所土地的所有权(1/2)

作品:《创造新世界

这场会议持续了将近有四个小时的时间,最初的一个小时气氛不咸不淡,我们几个皆是顾左右而言其他,并未提出讨论的重心所在,有点儿试探性的意味,毕竟这些村子同样要养活上万的村民,他们虽然感激我们在比斯里尔斯局势陷入混乱的时候提供的庇护,可提供庇护是有偿的,他们给与了粮食作为报酬,撇开道义,仅从“理”字上讲,他们是有理由拒绝帮助难民的要求的。

帮助难民就意味着他们的粮仓至少要减去三分之一,他们的村人要在这个冬天经历饥寒之苦,为了一群破坏自己家园的不相干的人做这些委实有些没有必要,这在情理上都是说得通的。可此番这群老村长把这些事情交给年轻人来谈,并非是自己出面,我想其中缘由一则是如同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他们觉得自己老了,趁着这个机会退下来过几天清闲的日子,不再操劳这些琐事。二则他们希望村子的现状出现某种变革,希望脆弱松散的村子出现新的气象,这才抹除旧的符号,主动让位。

再加上稻米村的老村长说这个冬天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言下之意就是村子里贮存粮食不足以对付这个冬天,可今年是大丰收,运到我们学院的粮食虽说大概抵消了他们的田租,但大量的乡绅贵族逃窜,大批无主之地皆是由这些村人在经营着的,其上收获的粮食均是由他们收入粮仓,如此一来存粮比往年还要多出一倍不止,不可能会存在不够吃的情况,往这个方面去思索问题就很明了,村子方面已经做好了支援帮助难民的打算。

有此打算还顾左右而言其他,不抛出主题,他们自然不会是闲得无聊和我兜圈子,明显有着他们的目的。目的无外乎利益牵连、个人感情等几个要素,涉及到上万人可以排除后者,也就是说东郊的村子愿意坐下来谈判所求的乃是利益。他们不是山贼团,没有威胁我们学院的能力,我们帮助他们抵御了流民势力的袭击,情理上他们也不会趁火打劫。细细思索,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却又不会与我们冲突,但不得不和我们坐下来谈判商议的目的所在,结论就能够得出——土地问题。

整个东郊有将近一半的土地为乡绅贵族所有,贵族们热衷于城区的贸易,将农田交由临近的村庄打理,打理方式分为租赁和雇佣两种,前者每年丰收按照比例收取地租,地租的形式大多由现款兑现,乡绅贵族们无需理会田地的收成和肥料这些问题,做个无忧无虑的甩手掌柜。后者则是花费薪水雇佣农夫经营田地,乡绅贵族不仅要操劳锄草施肥,还要精打细算每年的收成多少,每年收获的粮食折现虽然要比前者多出不少,可这委实消耗这些乡绅老爷们的精力,若是把这些精力花费在贸易上,赚取的可要多出数倍不止。

所以乡绅们的田地大多数都是以租赁的形式交给农夫打理,这个现象西郊还要更甚。但西郊是农场的形式,经营田地的均是由乡绅们雇佣的外来人,动乱发生后这些外来人大多逃离比斯里尔斯城,农场空空如也,粮仓早已被流民势力洗劫一空。西郊适合安置难民生活,但播种所需的种子和明年收获之前所需的粮食,还是需要东郊供给,他们愿意与我商谈,我所倚仗的资本就在于控制权上。

东郊的农夫们今年虽然可以凭借着雇佣者的身份将粮食收进粮仓,可到了新一轮的播种季节,没有土地所有权的他们无法将乡绅贵族的土地据为己有,随意播种,若不然很容易因为土地的产权问题闹出纠纷。当然这个纠纷并非是法律上的,因为市政厅已经在普鲁土军队的打击下不复存在,普鲁土方面并未派遣官员接管政务,比斯里尔斯完全沦为了一座弃城。

如果比斯里尔斯保持这样的管理真空状态,没有别的势力介入,农夫们倒还能够心安理得的继续耕耘土地,至少名义上他们仍然是土地所有者的雇佣工人。可随着流民势力掀起的波澜,农夫们的生活受到影响,为了与之对抗甚至组成了乡邻会这一联盟。可以说乡邻会与流民势力的抗争对农夫们而言是一场保卫土地的战斗,如果赢了,他们就拥有着土地的话语权,自成一方势力,就算我们学院笑到最后入主比斯里尔斯城,他们也有与我们对话的资本,倘若那个时候我们提出粮食的请求,他们绝对不会坐下来商议的。

但最终乡邻会被流民势力打垮,为了自保越来越多的村子向我们学院寻求庇护,并将村子里的学龄少年送到学院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村子与我们学院绑在了一起,可以说来自于这些村子的少年在学院内部自成一派系,与外来学院的学生、本院的学生隐隐有三足鼎立的架势。不过都还是些不谙世事的少年,不用担心内乱之类的问题,阿米莉娅也一直努力消除着学生间的隔阂。

我们学院的势力也籍此渗透到各大村子,在和流民势力抗争失败的同时,他们也就失去了土地的话语权。只是流民势力不过是一盘散沙,只管抢劫的他们没有长远的目光,不会考虑土地的问题。而之前罗特来稻米村寻求粮食帮助的时候,在萧南的授意下,他还带了一批人测量东郊的土地,其中就包括稻米村附近的土地。这无疑是在给他们释放一个信号,我们学院和流民势力不一样,我们不抢粮食,也不会霸占属于你们村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创造新世界 最新章节第237章 所土地的所有权(1/2),网址:https://www.67x9.com/20/2051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