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终末之音(2/3)

作品:《幻之盛唐

要城市外,无论是北方的克尔曼、还是西北的胡泽斯坦,无论是西南方的法里斯、还是南方的莫克兰(俾路支)等省区,都像是敞开怀抱和大腿的女子,欲拒还休的等待新征服者的***。

就算总督们自愿或者不自愿,或是不惜代价拿出府库贮存和私囊中的积蓄,大量增加赋税和徭役,再次扩充了军队,但是凭借这些新兵要想挡住那些敌人,前景仍然是极为不乐观。

一想到那些富庶的城市和贵族领地,可能遭到的暴掠和荼毒,于是另一种想法,像是涌动的暗流一样,开始在私下蔓延开来。虽然碍于内布沙尔王朝军队的存在,他们不敢在明面上做出任何表态,但是各色负有使命的秘密人员,像是夜幕下的蝇虫一样,纷纷的潜入了沦陷的呼罗珊地区。

随着靠近呼罗珊地区的城镇逃亡风潮,旧统治秩序崩溃的前兆,已经开始显现。

。。。。。。。。。。。。。。。

将前方的捷报跨越万里送到长安,即便是鹞鹰和鸽子的接力递送,在路上也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不过朝堂中的表现就淡定的多了,大多数人对呼罗珊可能曾是故地的事实,哦的一声之外,基本没有太大的波澜。

倒是商人们还有些活跃,不过都是新晋之辈,旧有的份额基本被前人经营的七七八八,***去也没有多大的利头;而对大多数本土商人来说,华夏自古以来的自留地——安西也就算了,呼罗珊什么的实在太远了,远的不值得花费心思和本钱去维持这么一条来自外域的利益,因此反而真正藩商胡贾之流,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来。

向龙武军背景的行台提供献金和购买征西军债也主要是他们。

成功攻略呼罗珊的消息,并不让我意外,作为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发源地,昔日波斯帝国东部版图的呼罗珊地区,本身就是多民族宗教混杂的多事之地,就算是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也在数十年后,在绵连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中,变成一个个地方割据性质的政权。唐军的到来,无疑大大加快了这个进程。

更新的大地图上,

数千里表里山川上斑驳的颜色被连成了一片,又象是浸染的墨彩一般,向两边淡开,虽然颜色较浅,但那是代表已经臣服,并可以向提供兵役和财赋的地方势力。

现在从河西到安西,从陇右、青唐到安西,从北原、回纥到北庭,都形成了稳定的商业干道,再加上从宁远(费尔干那)到河中诸国,到花剌子模和呼罗珊,传统丝绸之路上各条路线所贯穿的地区终于被连成了一片,虽然其中依旧间隔大片的荒漠戈壁和不毛高原,但是这些地区所拥有的人口和物产,足够以沿途接力形式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而无需大老远的万里迢迢,什么都从国内带出去了。

汉武帝时征西域取大宛,大军缁粮全靠国内输送,其中还要穿越大片的人烟绝迹的荒漠山地,最终能够送到前方的物资十石仅存一钟,其余全部损耗在运输的路上中,是以显然大汉成功宣示了赫赫天威,并取回象征意义的天马之后,国库民力也被消耗的疲敝不堪,是以被视为劳民伤财之畏途。

以龙武军的后勤组织能力,再加上西北经营的直道和驿路系统,一车军粮从长安常平仓出发抵达安西,至少要在路上消耗掉一半,如果是委托那些商人小规模的承运,这个标准会被提高到六成。

大规模的输送这个消耗比例会下降一些,但也就在一成左右,这还是采用了大量便携的压缩口粮和草料的缘故了。如果车马牛人役都来自内部体系,则运输成本还可以略低一些,但也也就到这个程度了。

当然布帛军械等军资消耗就没这么可观了,不过运三车至少要准备一车的口粮草料和各种日用物资,以备沿途消耗。

“准备好了没有。。”

小丫头不耐的声音,从门外探出来

“该进宫了。。”

“放心,若是皇帝哥哥不松口的话。。”

她不顾一身宫装礼服的拖曳,亲昵的挽着我的臂弯,嘟囔道

“我们就长住到宫里吃穷他们好了,。。”

“不给我们放探亲假,我就住到大内里去度假。。”

与此同时

“还乡祭祖?。。”

“请外出。。”

“他莫不是疯了。。”

接到梁府突然递献的表章,银台门里的通政司,再次屁滚尿流,消息汹涌起来。

“崔左司,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退朝后的崔光远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打详内情的中低品官员,他们多是沾连着这些年,龙武军蓬勃壮大的余泽,而跻身仕途的新晋之辈。他们更担心的是这会成为那位大人为首的派系失势前兆。。

“只是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而已。。”

不过崔光远总是笑眯眯的解释道

“这是人伦常情,就算天子也不好夺情的。。”

“不过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尔。。”

南衙十六卫的朝房中,正好值点兵部郎中韦应物,也在对某些人转述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幻之盛唐 最新章节第六百六十九章 终末之音(2/3),网址:https://www.67x9.com/17/1770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