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外和偶然(2/4)

作品:《幻之盛唐

的静边新城,以及周边作为延伸和缓冲的堡寨镇戍哨所,都需要钱来投入,按照龙武军打战不忘弄钱的传统,需要对油坑的产出进行估算,然后再以产量配额进行竞标,以发行新的短期新军债。

吐突承晖突袭了奴刺的聚居地,前后林林总总的抓获的男女老幼,不过万把人而且妇孺居多,卖钱也卖不出什么大价钱来,只能异地配给边军什么的,那些打散的部众,也要花点时间去清理。

如果我按照地图估计的没错的话,这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玉门油田附近。产量和规模还是可以预期可观的。

要知道,作为蜀中油坑的补充,延州虽然很早就有记载,古人发现延水支流上有地气,遇火即然,但是工程团在延州境内开出的那些油井,涌出量并不算高。最初供应龙武军所部,还绰绰有余,但随着火器在朝廷军队中的普及,也变得不敷使用起来。

此外,作为影子部队的“刺刀”还有后续的任务,他们将配合部分胡陌营的进入境外,那些溃逃的散兵游勇到处乱跑,一部分貌似跑到回纥和吐蕃境内,拓揭军兵败的时候,可以确定有一批火器落入奴刺人的手中,但奇怪的是,在后来的一连串战斗中根本没看到任何使用过的迹象,甚至连被俘虏的那些本族部众,也知之不详,就和那位使用了替身的奴刺大酋长一般,就这么人间蒸发了,总要追查出个说法。

批阅了几份处置专案后,我又添注了两条,一是如何吸取鄯州油厂的教训,那些部落灭亡后,边境缓冲空白的处理,建议从西逃到云中的室韦小姓中,迁徙一部分过来。

“户口招徕策。”

我看着手中这份东西,看了两眼就放下来,实在没有太多新意的内容。

随着战乱的结束,为果腹和安身,愿意卖身的人大量减少,沿海能够骗上船的流民也越来越少。而天下安定后,各地官府也开始重视人口外流的问题,相比熟悉的本乡本土,那些海外给田给牛的许诺就缺乏足够吸引力了,只有一些讨不上老婆的光棍,才愿意远赴他乡奋斗一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大多数百姓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一生,是直接捆绑在土地上的,每次天灾**,也是让传统农民背井离乡,开拓新天地的机会,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传统思想中土地的依恋,才暂时被隔断,可惜大多数时代的政府,都因为各种因素没能把握好这个机会。

于是海南的劳力,再次短缺起来,就算可以通过捕人船,抓土人来充数,但是要把他们训练成最基本的劳动力,并且进行监管,也要足够的人手。

难道要追加岛国和新罗的配额么,我用手揉了揉额头。

这两国手中华文化圈熏陶的历史较长,百姓相对开化程度高一些,稍微进行适应性训练,就可以投入使用。不过某个族群过高的比例,又会对将来造成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这两国朝廷这些年对大唐也算恭顺,特别是岛国的朝廷,自太政大臣藤原之乱后,平成京上层的财产损失着实不小,为了满足孝谦女王为首的皇族各种穷奢极欲的花费,为了满足那些追赶风潮的上层公卿贵人,对唐货物产的需求,基本没什么不可以卖的,卖土地,卖特产,卖自己名下的百姓。

只要肯给太宰府什么的,付出足够的代价,甚至连本国的军队,都可以成建制的接受海外的雇佣,用自备的简陋竹甲和绳弓、打刀,去扫荡欺负那些衣不蔽体的海岛土著。

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关东招募的隼人军,这些出身山地部落的族人,是岛国最好的山林士卒,在海岛密林中健步如飞,虽然装备简陋,但需求很低,对唐人视为畏途的深山密林,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小。只要几个饭团,就可以在山中坚持上好几天,是很好的前驱和探哨。

但是这些外来人的使用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个规模,就影响到有效的控制力。

“御史台行文,请求河北军情司协助。”

现在领五房判事之一吏科房的,是现任的御史大夫韦鄂,也算是我的一个熟人。相比纠察五民百姓不法反乱的刑房,刺查境外入藩和绝域的礼房,清查户口土地财赋色役度支的户房,监察军队和敌情的兵房

吏科房算是五房之中地位最要紧,资源倾斜最多的一个部分,它专属刺探官员不法勾当,与各道的御史都察院,互为表里,也被称为“里行御史”。甚至理论上连其他四房,也在他的监察职权中。

平时五房之间为了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常常有例行的情报交流,但是直接要求军属的兵科房协助,却还是第一桩。

“河北里行御史,连续有三人死于非命。”

我叹然了一下,又看下去,不由眉头轻轻挑了起来。

“一个落水淹死,一个喝酒醉死,一个无疾而终。这也太凑巧了”

却是上次私自放粮事件的余音,

新朝分天下二十四道都督,再加上六大都护府,也是三十路、四百州、二千余县的格局,此外天南地北还有数百大小不等侨治的羁縻州、部落军,人口和范围就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幻之盛唐 最新章节第四百七十五章 意外和偶然(2/4),网址:https://www.67x9.com/17/1770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