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3第二八二章(1/2)

作品:《龙牙长空飞龙

第二百八十二章

2019年9月28日星期六

超高空的飞行,对于像鹿菲菲和丁树帜这样的飞行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只不过在方位感认知的要求上更高了一些。而这一点,也只会在进行激烈的空z时带给飞行员的影响更大一些。不过在50000米的超高空进行空z,纵观人类的历史还从来不曾有过,而且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该也是不太可能会发生了。

很多人都认为,当飞行员或者宇航员到达了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产生失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在很大的距离范围,高度的增加实际上对重力的影响并不大。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于的失重状并不是因为高度增加导致所受地球引力作用变小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搭载宇航员的航天器已经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00米秒。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实际桑都是在做一个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周运动,这样的运动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并且离心力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时候,由于高速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就会恰好等于地球的引力,并且方向是相反的。在这种况下,两种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相互抵消,对于这个物体来说就产生了失重的效应。

所以,对于鹿菲菲和丁树帜他们这样的况,是不会有失重的感觉的。而即便他们的速度能够达到甚至超过3马赫,也不过每秒一千多米,距离第一宇宙速度还差得远着呢。事实上,即使在际规定的100公里高度的公共空间,地球重力也不过只比在地球表面上减少大约百分之三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正是因为如此,一般飞行员即便飞得再高,也并不需要进行像宇航员那样的训练。可即便如此,在50000米的高空飞行对于鹿菲菲和丁树帜来说,也仍然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特别是12的动力系统和运动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他们所驾驶的常规动力z机。

现在的12虽然有了康志飞和欧阳雪婷这样的专业飞行员,但他们两个却缺乏常规动力z斗机的驾驶经验和技巧。事实上高层还是更希望拥有技术高超的、能同时驾驶两种不同动力方式的z斗机的飞行员。最选择康志飞和欧阳雪婷来作为12的第一批飞行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考虑到飞行员的驾驶习惯。当时康志飞的飞行经验还基本等于零,正好可以从头开始;而欧阳雪婷却是已经有了一定的飞行经验,并且驾驶习惯也已经步形成,让她尝试去飞12,实际上也是有与康志飞来做一个对比的意在里面。

现在,从两个人实际驾驶12的况来看,欧阳雪婷并不比康志飞逊多少。也就是说,驾驶常规z斗机的经验和习惯或许会对驾驶12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却并不像人们事前想象的那么大。既然已经通过康志飞和欧阳雪婷的实际比较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那么高层自然就迫不及待地像要让自己最优秀最出的飞行员能够具备驾驶12这种新武器的本领了。

鹿菲菲和丁树帜在通过模拟系统开始接受12的飞行训练以来一直感觉还好。其实这也比较容易理解。一般的z斗机在飞行时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太多,b括速度、仰角、过载等等,而12却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因为它并不是依靠速度来获得升力的,磁力甲的存在让它完全可以像直升飞机那样以零速度悬停在空中。所以它的操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接近于直升飞机。而基本上所有的z斗机飞行员都能够比较轻松地驾驭直升飞机,所以让普通z斗机飞行员来驾驶12也就并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至少在飞行安全方面是这样的。直升飞机相对于固定翼飞机在驾驶舱的布置上来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多了一根操纵杆,用以控制飞机所获得升力的大小。12的驾驶舱同样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唯一与直升飞机不同的是,直升飞机是通过调整主旋翼的转速和叶片角度来控制升力的大小,而12是通过改变磁力源输出功率的大小以及高度定位来实现的。不过这些全部都是从飞机自身操作系统的构架中去实现的,对于飞行员的驾驶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唯一的不同就是12的操作更加灵活,反应速度也更快。

事实上,自从12的模拟程序成功地并入空军实z训练模拟系统系统再到原型机首飞成功之后,关于在飞行员选择的问题上已经得到了所有知晓的人的统一看法,不再像最的时候研发人员提出的只考虑没有实际飞行经验的飞行学员。不过当研发人员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是有可原的,毕竟他们只是研究人员,并没有实际的驾驶经验。而且从某种个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考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现在看来,他们的这些考虑倒是无形中便宜了康志飞这个家伙。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一层考虑的话,他恐怕是绝对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超时代的新型z机的。

不过对于鹿菲菲和丁树帜来说,刚刚开始飞行这种全新动力方式的东西,虽然在操作上不难驾驭,但在作z方式和技巧上却还需要有一个相当的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毕竟,全新的机动能赋予了飞机更多变也更灵活的z斗方式和z术应用。所有的这些在人类的空z史上还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牙长空飞龙 最新章节C93第二八二章(1/2),网址:https://www.67x9.com/139/13952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