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大结局(2/7)

作品:《天下首富

广泛装备在亚欧同盟各国,特别是在中德和南斯拉夫联军。

这种划时代的新型主战坦克最终成了毁灭者般的存在,庞大的数量、优良的质量、特殊的工艺、先进的设计和适中的价格让t-35系列成了无与伦比的钢铁洪流,横扫一切,最新型号的滑膛炮口径也达到了105。

德国的军力也同步达到了自己的峰值,总兵力超过1050万人,双方在非洲、欧洲、莫斯科三大战场同时发力,整个亚欧同盟的总兵力在这一时期基本都达到了高峰,同盟总兵力突破5000万人,而大西洋同盟的总兵力只能保持在4000万人左右,其中美俄两军加起来就达到了2700万人,实际差距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曰本号称的400万陆军实际上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蔡锷要的就是这个瞬间的差值,要的就是英美海军在这一刻的无法弥补的差距,为了继续分流美军,他同时抽调南线集团军和南洋联军进入南美洲,发动对巴西的全面攻势。

由于巴葡之间的特殊关系,巴西是南美洲除苏里南、圭亚那这些殖民国外唯一加入大西洋联盟的国家,其他如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都保持中立。

美洲、非洲、欧洲、莫斯科四大战场的同时发力是一种很奇特的策略,蔡锷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让英美部队无从顾及,分不清主次,各个方面都同时出现破洞。

战争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峰值差距,无论是军事生产和兵力动员等等因素都存在着一个峰值,蔡锷一步步的调整,逐步将中国的峰值调整到了这个时期,他就要抓住这个契和大西洋同盟全面决战,一战而定胜负,彻底让大西洋同盟失去翻盘的可能姓。

莫斯科战场是最早开始大范围攻势的地方,远东集团军抽调了22个师抵达莫斯科外围,北线集团军增编140万人,增投兵力达到310万人。

这一时期,在俄国战场集中的中[***]力总数已经达到了740万人,坦克32000辆,装甲车5万余辆,飞2万余架。

中国的大西洋联合舰队已经全面介入整个大西洋,不断以维尔京群岛为跳板,全面攻击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并依靠庞大的航空母舰群搔扰整个美国东海岸,截断美国对大西洋对岸的通航。

大西洋联盟对这场战争有过无数的考虑,却绝对没有想过会有这种情况——整个大西洋联盟居然彻底丧失了对大西洋的控制!

新服役的四艘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全面调入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大西洋联合舰队总部也迁移到海地太子港,开始重点针对美国东海岸实施海洋封锁战略。

德军在中国船政支持下建造的三艘威廉皇帝级航母和两艘提尔皮茨级护航航母也开始走出波罗的海,驻扎在威廉港,逼紧整个北海。

英国毕竟曾是世界上第一大的海军强国,她的基础是那样深厚,即便是在维尔京群岛海战结束后,英国仍然保留着2艘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44艘轻重巡洋舰和超过150艘的驱逐舰。

在这一段时间,英国已经全面调整战略,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建造航空母舰,并和美国联合制造新的喷气式战斗,美国同样在大规模的建造航空母舰和新的护航舰艇。

以他们的底蕴和生产能力,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特别是美国。

问题是眼前这段时间,英美在大西洋上确实不占据任何优势,两者加起来也无法和中国的大西洋联合舰队相抗衡,在主力决战之后,中国的印度洋和地中海联合舰队分成两个战区,主力集中在新的地中海联合舰队,并将驻地从希腊调整到阿尔及利亚,对整个地中海的入口实施封锁,并随时可以离开地中海和大西洋联合舰队共同行动。

德国海军除了此前的狼群行动外,直到目前都没有和英国海军有过任何的主力交战,整体实力保存的很完整,这个时候才敢于冲出来驻守在威廉港,并不断开始加大在北海的巡游范围,逼紧英国到俄罗斯的北方航道。

此时的北方航道已经不如以前那样重要,在中国大西洋联合舰队的封锁下,美国船只不断在大西洋航线中被击沉,逐渐无法承担对大西洋对岸的支援。

在中国的干预下,德军没有进攻荷兰和丹麦,而以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为首的北欧阵营虽然继续保持中立,但在大局渐渐偏移向亚欧同盟的情况,他们也开始更多的和亚欧同盟合作。

1942年7月24曰,中国开启了对俄罗斯的第三[***]规模攻势,德军也派出了44个师和波兰、乌克兰的部队攻入白俄罗斯,从西线和中国一起夹击俄国。

俄军虽然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首富 最新章节第三百零二章 大结局(2/7),网址:https://www.67x9.com/131/13184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