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国1922(1/3)

作品:《天下首富

中国在快速的发展着。

速度远远超过人们所能想象的范围,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已经难以用数据来评断。

在1922年,世界经济已经逐步脱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和深渊,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数据上已经是美国的1.45倍。

美国gd每年都能保持2%-7%的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1916年高达13%,这是最惊人的一段增期,而中国gd则是期保持在7%-12%,最高时期如果不进行财政控制,完全可能突破15%。

虽然中英殖民地合作条约经过大幅度的重新修订,中国商品在英国殖民地的销售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在待遇差不多的中美两国竞争中,中国商品仍然保持着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在本国殖民地体系内部投资也逐步见到了成效,保护国、自治邦和海外省的总gd都在以每年4%的幅度增,其中,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的gd每年增幅度都在7%以上。

在进一步加强了亚欧同盟的条款约束力后,从1918年开始,中国资本在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的每年投资总额都超过20亿中圆,在三国建立了完整的新工业体系,其中,阜康财团占总投资的70%左右。

1921年,原先保持中立的希腊也选择加入亚欧同盟,在同盟内获取更大规模的投资,做为加盟的条件,塞萨洛尼基地区归还希腊。

达成协议后,中国对希腊给予为期五年的4.5亿中圆扶持贷款,用于教育、农业扶持和基础建设。

在政斧的支持下,现代重工开始主导在希腊的发展,围绕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塞维利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的矿业资源和基本工业体系,集中在希腊发展工业。

中国海军在希腊、阿尔巴尼亚、伊斯坦布尔、塞浦路斯的驻防等级与之提高,由第四舰队驻防,总体编制和中央本部三大舰队相当,主力舰队位于沃洛斯军港。

在德国,阜康财团旗下的巴斯夫财团重新返回德国本土,并以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为核心,稳步发展,同时加大在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地区的投资。

通过继续加深两国教育和技术合作,中国在德国留生规模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在德留生总数超过1.1万人,德国在华留生也增加到一千余人。

国内的主要省份基本实现了国民教育的第二阶段,全国拥有5.6万所小、1.4万所中、两千七百余所高中和三千多所中级职业校、274所大及高级职业院。

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84%,大及高级职业院在校生总数超过113万人,高中及中级职业校在校生超过4百万人。

在对中国殖民地体系内部和亚欧同盟中,中国对外教育援助开始逐步增加,每年在华的外国留生数量陆续增加到2.7万人。

燕京、香港、天津、新加坡陆续设立新的国际区,允许外国公民期居住,并持有国际区的居民权,中国对外国的移民政策越来越开放,继续保留多重国籍认可。仅1921年,外国公民的入籍数量申请就达到了47万人,由于历史问题,俄罗斯人约占一半数量。

相应的,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国际化,国内大的外国教授、教员数量在1921年达到4.7万人,国家也推行优厚的技术移民法案,对外籍高历公民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

震旦大、辅仁大、天津大、南开大、燕京外国语大、上海外国语大、香港外国语大、南洋大、新加坡理工大、江南大、香港大都是国内高校中较为典型的国际型大,外籍教员和留生的比例都超过30%。

中国正在快速的变化着。

吃过苦的胡楚元对中国的教育一直维持着较为自由和宽松的态度,在国内,每个生都必须习一门外语,但不一定非得是英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都可以接受。

在整体教育结构上,中国教育体制依然是在仿照德国。

中级职业校是国内最为主要的人才基地,超过70%的中级职业校都属于国立,费基本全免,特别是依靠中级师范校,大量培养着面向中小教育的教师,为迅速实现普及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数量更多的中级工业技术校则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工。

和高中不同,中国的中级职业校通常都是四年制,在为期三年半的高中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还会有半年的实习教育,分派到各个厂工作实习。

国内的所有工厂都有义务接收实习生,同样继续有义务为职工提供每周至少五个课时的在职诚仁教育。

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中,中职历的生在就业时要更为容易,高职教育一般是三年制,高中生和中职生都可以报考。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异常重视,以及多年的全面习德国的精神,使得中国在制造业上拥有其他国家几乎难以战胜的优势。

中国在电气工业革命上的大幅度的前进,即便是美国也难以追赶。

截至1922年,中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首富 最新章节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中国1922(1/3),网址:https://www.67x9.com/131/13184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