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 三(2/3)

作品:《天下首富


这个时候,乔致庸才和胡楚元唏嘘道:

“首辅,一晃已经是二十年的光yin度过,如今您已步入壮年,老朽却是行将就木的人了。”

胡楚元也感叹道:“岁月催人老,这也无违背的定律。”

胡乔两家之间是有联姻的,胡卫源的子娶的就是乔致庸的大孙nv,所以,胡楚元算是乔致庸的晚辈,对乔致庸也是非常的客气和敬重。

乔致庸则道:“山西人喜欢经营田地……这也是千年传统,一时之间就想打破,恐怕是要不容易,搞不好还要出luan子啊。”

胡楚元微微点头,倒也不隐瞒,道:“我准备的很充分,实在不行,我就派军队进入山西维持地方秩序。我这一次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将山西的经济基础给调整好。山西拥有大规模投资工业的基础,但如果没有本省的购买力和基础市场,山西经济想要发展的更好,那是非常困难。为了远考虑,短时间luan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乔致庸想了好一会儿,道:“首辅大人实在是为民为国,思之甚远,为了山西的未来,老朽也愿意为首辅大人出点力。不过,正如首辅大人所言,山西的行商们大体都和土地相连,地里所产,就是咱们所卖的东西。要是将商绅们和田地都划割开,大家也就断了赚钱的买卖,这倒是一个大问题。”

胡楚元则道:“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商业模式,这个买卖被断了,那就要去想着新买卖,地方富绅们的利益终究不如整个山西省,整个国家的利益重要。更何况,他们的利益也远不如山西老百姓们的利益重要。如果山西再有大饥荒,我会毫不手软的强制收购山西所有田地,由政u主导重新再分配一次。朱men酒rou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我不希望再在山西看到。”

乔致庸默默点头,也变得更为沉默。

他知道胡楚元要做的是一件大好事,可也真的难办到,幸好是胡楚元要办,换了别人,谁都说不清局势。

喝完了这杯茶,乔致庸也起身告辞,去和其他的晋商们商量对策。

等他走了,胡缄元就和胡楚元说道:“大哥,我看这个事情有点玄。”

胡楚元点着头,说道:“这些人都好说,他们还不会为了点小钱和政u过不去,问题是在下面,上书请愿的事情肯定是会有的,借着官员的力量提议反对的也不在少数。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山西的农业改革势在必行,谁挡路,我们就把谁拿下。”

随即,他和杨士镶吩咐道:“你把新政策普及宣传到位,不等他们想办内部解决了,直接让各地知县专职查办此事,先让中信社、中信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获得田地抵押权,主要通过中信社来ao办。”

杨士镶微微点头,道:“首相放心,下官已经准备好了,各府都提前打了招呼,就算是强办,也要将这件事给办了。”

胡楚元嗯了一声,随即继续和胡缄元吩咐道:“中信社这里也要注意分寸,切实根据田地的水准定价,组织好人员,全面介入山西农业,大搞联营制。扶持地方的小农户,将他们组织起来联合经营。我给你一个特殊的优待,山西的中信社可以首先试点集资开办中小型规模的矿场。”

胡缄元笑道:“那便是更大的好事了。”

胡楚元也笑着,道:“这是迟早的事,只是在山西先做一个试点。中信社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胡缄元道:“中信社在山西经营了七八年,成绩一直是不错的,问题就是地方富绅对土地控制的太严,各地都有小规模的农社,不过,这些农社的经营状态都不如咱们。这一次,我是要和山西农信社对着干了,人才和资金都不是问题,早就准备好了。只要田契抵押权的问题一清楚,我就立刻在备县备镇开办中信社的分社,和农信社比一个高低。”

胡楚元ting满意的嗯了一声。

信社的经营方式非常独特,每个省都有一个单独的财政体系,总社位于上海,只是对分支备社拥有一定的持股权。

基本上,中信社的最低分支单位是县一级的中信社分社,分社在备镇入股投资联营,各镇再组建一个粮社、合作社。

通常来说,中信社刚开始人股的时候,持有的股份总是非常高的,慢慢随着田地开发的水准、基础设施的完善,资本就会逐步hu出离开,在备镇的粮社仅保留一成左右的联营股,甚至连一成都没有。

发展几年后,中信社就会重新集资,由备镇粮社合资,中信社占主要股份的基础上一起兴办地方的粮食加工厂、米面厂、榨油厂。

基本的逻辑是大家出资,中信社负责经营,年终统一分红。

全国备省都有人在照抄中信社的模式,实际经营起来却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在办厂的问题上,很多商人基本就是借农户的钱办厂,廉价收购原料,不愿意将股份让出来给农户。

晋商自己创办的山西农信社规模虽然大,其实更加落后,完全就是地主乡绅们自己合起来与中信社、其他小粮社抗衡。

说到底,中信社对胡家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首富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绅 三(2/3),网址:https://www.67x9.com/131/131840/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