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话 同胞兄弟(1/3)

作品:《新北京人

蓝湾国际。

刘海娟戴着老花镜,坐在儿子秦风的电脑前,笨拙地移动着鼠标,眯缝着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哎呦妈呀,一万三啊,这么贵呢!”

网站上一个电动轮椅吸引了刘海娟的目光,但一万三千元的价格却让她倒吸一口冷气,毕竟对于刘海娟来,这个价格却是过高,已经彻底超出了她心里的承受能力。

这些日子,刘海娟的心里总是惦念着内蒙古的赵恺老爷子。

尽管从内蒙古已经回北京将近两个月时间,但刘海娟却像已经和赵老爷子又分开了几十年似的,总是在心底里牵肠挂肚,眼瞅着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冷,刘海娟也清楚,内蒙古此时早已天寒地冻,鸟兽绝迹。

为此,她专门在区附近的超市里买了不少的“过冬咱略储备”:两副暖手宝,两套红外线护膝,四盒防冻疮药膏,十双羊毛袜,一条羊绒围巾。统统打了包,寄去了内蒙古。

内蒙古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刘海娟比谁都清楚,那里的冬天用寒冷来形容已经有些苍白无力了。

都东北是最冷的地方,可去过内蒙古的东北人回来都会,和内蒙古的冬天比起来,东北的冬天简直可以是天堂般的存在。

在内蒙古,有些狂风大作,强大的风力甚至可以将牢牢钉在地上的蒙古包给连根拔起,彻底掀翻,而最令人咋舌的就是低温。刘海娟插队时,曾遇上过一次极致的低温严冬,据一场大雪过后的早晨,整个公社的牧场中,光冻死的牛就有四百多头,马一百多匹,而羊更是不计其数,弄得整个牧区一下子好像破了产,打回了解放前。

最令刘海娟印象深刻的就是内蒙古的雪和风。那里的雪一旦下起来,很有可能两天两夜不停,等雪过天晴时,齐腰深的积雪非常常见,一点都不夸张,而蒙古高原最有名气的风,当属“白毛风”。

所谓白毛风是当地人对这种极寒,极刺骨的风的一种称谓。

这种风通常是在气温极低极低的情况下,顺势连雪带雾刮起来的白色雾状风,风的浓度很高,刮起来的时候就是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极低,而且属于那种刺骨的冰冷,当地人有个风俗,刮白毛风的时候一定要用毡帽盖住耳朵,据耳朵只要暴露在白毛风一分钟的时间,就会失去知觉,两分钟后用手指轻轻敲打,耳朵就会清脆的从头上掉落下来。

刘海娟开始不信,知道看见两个年老的牧民,耳根上没有耳廓的疮疤后,才对白毛风有了深刻而恐怖的认识。

把东西寄走,刘海娟还是有点不踏实,翻来覆去的想了很多,忽然想啊都一个问题:

内蒙古都是草原,自己坐的这个轮椅,去了那里别生活,就是想在草原上走了几十米,恐怕也会被陷入进深深的草窝中。

“这该如何是好?”刘海娟想到今后要去草原上生活,而自己的腿脚却成了最大的障碍,不由得心生沮丧。

忽然她想起了儿子秦风经常在电脑上买东西,还电脑网站上什么东西都有,就像一个大超市,只要能想得起名字的产品,上面就有,于是,刘海娟试着打开了电脑,并顺利找到了那个网站,在产品界面搜索出了轮椅。

看了二十多分钟,刘海娟眼睛越看越花,被上面形形色色的各种轮椅看的眼花缭乱,最终,刘海娟终于看中了一款轮椅。

这个轮椅是中外合资生产,德国技术,中国制造,宽厚的轮毂和具有减震效果的轴承,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个轮椅采用特殊材料制作,不仅硬度高于普通的钢结构轮椅,而且重量却只有普通轮椅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就连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也拿得动这款轮椅。

而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价格太高,让刘海娟望而却步。

刘海娟看了又看,不停的叹气,从桌子上拿出纸笔,将这款轮椅的名称,功能,生产厂家和价格一一记录了下来,并关掉了电脑。

刘海娟看着纸上记录的轮椅信息,摇摇头,把纸塞进了自己的床头柜里,转身去了厨房,准备晚饭。

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刘海娟这才发觉,现在竟然快晚上七点了,自己在电脑前居然不知不觉耗去了两个多时。

“坏了坏了!丫头回来吃饭来不及做了!”

刘海娟满含歉意的拿出电话,拨给了女儿秦怡,想让那个女儿在楼下叫两份外卖,和自己凑合一顿,可电话接通后,秦怡一句话没又给挂断,这让刘海娟有些不解。

也许是还在加班?也许是在地铁上话不方便?

刘海娟胡思乱想了一会儿,也懒得继续猜测,索性自己去冰箱里拿出一盒速冻饺子,自己端去厨房煮了。

“这丫头,不接电话倒也一声正在干什么啊,真不懂事儿……

——————————————————————————————————————————————

“嫂子,我达哥来的电话?没事吧?”贾涛。

秦怡看了看手机,是母亲打来的,犹豫了一下,还是给直接挂断。

学校操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北京人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二话 同胞兄弟(1/3),网址:https://www.67x9.com/104/10468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