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话 尘封的秘密(1/3)

作品:《新北京人

刘海娟心急如焚,生怕赵恺在内蒙有什么意外,连发三封信。

第三封信中,刘海娟措辞急切,表示如若赵恺再不恢复两人的正常通信交流,自己将做火车亲赴内蒙。

赵恺终于回了一封长信,而这封信却没让刘海娟离幸福更近一步,迎接她的反而是晴天霹雳。

赵恺的信中,充满歉意和自责,满篇的“对不起,忘了我……”,用愧疚的言辞正式提出了分手。

赵恺信中告诉刘海娟,自己在今年与本地一个蒙族姑娘恋爱,并且得到了组织的支持和批准,两人已于上周在牧区公社里举行了革命婚礼,希望刘海娟在北京重新开始,找到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信里还附了一张四寸的黑白结婚照,照片里赵恺身着中山装,英姿勃发,而那个蒙族新娘穿着蒙古传统服装,露出洁白的牙齿微笑着。

两人胸前佩戴着硕大的红花,极为醒目。

刘海娟拿着照片,泪水如开闸洪水一般,当即决堤,哭晕在自己的宿舍里。

晚上宿舍熄灯后,刘海娟钻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赵恺写下了一封万言信。

信中,刘海娟无数次的追问为什么,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两人当初的约定,当初的誓言。刘海娟边写边哭,信纸被泪水浸湿,模糊了钢笔墨汁。柏渡亿下潶演歌馆砍嘴新章l节

可这封信寄走后,就再也没收到过赵恺的回信。

刘海娟发了疯似的托老战友,老同学,四下打听赵恺在内蒙的消息,可由于交通和信息不便,终是一无所获。

那段日子里,伤心欲绝的刘海娟像是一具行尸走肉,机械的工作,机械的睡觉,机械的背诵《**语录》,同事们再也见不到她往日的欢笑。

家人知道后,也是一阵子的好歹,可收效甚微。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流逝着。

在刘海娟26岁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到了北京,同时,一个男人也走进了刘海娟的生活中,他就是秦京生,刘海娟现在的爱人,秦怡秦风的父亲。

秦京生与刘海娟同在一个厂里上班。秦京生在装配车间,刘海娟在总包车间,厂里几千职工,两人原本并不相识。

家人见刘海娟年龄越来越大,便不停的给她介绍对象。

可执拗的刘海娟却谁也看不上,因为她心里永远还有个赵恺,尽管早已物是人非。

在一次厂里举行的交谊舞联欢中,秦京生与刘海娟偶然相识。

这个寡言少语,但踏实稳重的男人,让刘海娟死去的心再次复活,再次怦然心动。

自此,秦京生与刘海娟走到了一起,顺理成章的结尾连理,并接连剩下了秦怡秦风姐弟俩,一家四口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好不幸福。

秦京生在车间发生意外前的两年,刘海娟在一次内蒙知青聚会中,意外得知了一个让她天崩地裂的消息。

有个内蒙知青那天喝多了酒,口无遮拦的谈天地,最后竟到了赵恺身上,原来当初他和赵恺刘海娟同都在一个牧区,彼此比较熟悉。

这个人起赵恺,突然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大家左劝又劝,他哭着出了埋藏在心间十多年的“秘密”。

原来,赵恺在内蒙结婚,另有隐情!

就在赵恺还有一年就要回京的时候,牧区出了事,一件令人发指,令人唏嘘的事。

一个牧区领导在酒后强奸了一位蒙族姑娘,随后这位领导被自治区革委会判处死刑,并执行了枪决。可那位蒙族姑娘,却割腕自杀未遂,躺在牧区医疗所整整一个月。

由于当地人思想顽固,保守,被糟蹋过的蒙族姑娘家人实在抬不起头,准备带着女儿,捆好蒙古包,迁移到更偏远的草场,远离人群。

蒙族姑娘的遭遇在牧区口口相传,大家惋惜的同事,却没有人去真正关心和开解这个可怜的姑娘。

赵恺经常看见这个姑娘,独自一人一马,站在远远的山坡上发呆,一发呆就是好几个时。

赵恺从心底里心疼这个姑娘。

突然有一天,赵恺向组织领导提出一个请求,惊得大家下巴都要脱落。

赵恺表示要娶这个蒙族姑娘为妻,理由很简单,因为爱情。

牧区领导喜出望外,对赵恺大无畏的革命情怀表示赞赏和表扬,在通报了全牧区后,隆重而简朴的为赵恺举行了革命婚礼。

那张黑白照片中的新娘,正是那位可怜的蒙族姑娘。

她叫鲁音娜扎。

赵恺为了鲁音娜扎,索性放弃了回京,安心扎根在了内蒙草原,与爱人一同安心生产和放牧。

知青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大家纷纷落泪,感怀。

而刘海娟却一眼泪也没有流出来,只是心如刀绞的愣在当场。

大伙儿都知道她和赵恺的事儿,帮着忙把她护送回了家。

那晚,刘海娟自己关着门哭到半夜,任凭丈夫秦京生怎么敲门也无济于事,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可刘海娟却已哭晕在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北京人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八话 尘封的秘密(1/3),网址:https://www.67x9.com/104/10468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