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话 火红的年代(2/3)

作品:《新北京人

什么农场啊,不就是蔬菜大棚么!”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一句,打断了孙晨。

苏达有点着急,想上前帮忙解释,被王丽芳拦住。

王丽芳淡淡的摇摇头,示意苏达不要管。

孙晨哈哈一笑,“不是蔬菜大棚那么简单。”

“生态农场是个宽泛的概念,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农业工程。简单来,就是一切蔬菜瓜果,一切鸡鸭猪羊,都是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高品质产品。打个比方,假如你们以前种一亩地的蔬菜卖一千块钱,那么建成后,同样一亩地的蔬菜,就有可能卖到两三千或者更高。养殖类就更厉害了,品质高的,价格可不止翻两倍三倍……”

“一句话,我可以向在场所有的桃花峪村民保证,建成后的生态农场,能够让大家真正的致富,真正过上比市区里的人更为舒适和环保的生活。”

村民们已经听傻了,张着大嘴还在回味,王院长在身后喊了一声,“孙总的太好了,大家伙儿要支持他们的我工作啊!”

村主任带头鼓起掌,男女老少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

王丽芳站在后面,看着爱人的背影,激动的眼含热泪,喃喃自语。

“好久没看见他这么投入了,好像又看到了我们当初从唐山刚到北京时的样子……”

“丫头,这两天你咋了,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又和苏达那子闹别扭了,告诉妈,妈替你教训那子……”

刘海娟敲敲秦怡的房门,摇着轮椅进来。

女儿这两天心事重重,寡言少语,下班回来吃完饭就钻进自己的房间,趴在窗台上发呆,刘海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嘴上尽管不饶人,张口这子,闭口那子的,但实际上,刘海娟已经基本接受了苏达这个准女婿。

这两年家里风波不断,多事之秋,经过一系列或大或的考验,刘海娟也看到了苏达这个“外地子”身上不少的闪光点,虽然从内心里还是偏袒女儿秦怡,但同时也把苏达已当成了“自家人”。

那晚糟糕透顶的西式晚餐,也让秦怡明白苏达的“真正用意”。

戒指,红酒,音乐……这些充满浪漫的元素,已经再明白不过了,秦怡埋怨自己本该意识到的,否则就不会因为生气而“夭折”了求婚。

毕竟,自己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盼了太久。

是自己搞砸了这即将到手的幸福,秦怡虽心里懊悔不已,但也把苏达恨的牙根儿痒痒。

“凭什么在他朋友面前就是活雷锋,在我面前就成了弼马温,凭什么呀……”

每想起苏达办的事儿,秦怡自己总要这样问上几遍,她虽知道苏达的答案,却还是无法接受。

毕竟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哥们儿间的情义是无法划等号的,至少在所有女人心中是这样认为的。

“妈,我没事儿,不是和苏达闹矛盾了,是……别的一些事儿。”

“撒谎都不会,这点真没你弟强。妈一眼就能能看出来,你俩肯定又吵架了。实话,以前我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其实想想看,苏达这孩子还是不错的……”

刘海娟把轮椅摇到女儿面前。

秦怡坐在窗边,抱起床上的毛绒玩具,不再话。

“既然你不愿意告诉妈,那妈也不会逼你,但妈要提醒你知道,感情这个东西就像单程列车,一旦开过去,就无法回头。”

“妈,您这个是什么意思,太哲理了吧。”秦怡对母亲的话提不起兴趣。

刘海娟轻轻一丝苦笑,“你觉得我和你爸怎么样?”

秦怡被母亲没头没脑的这句话勾起了兴致。

“您和我爸?我觉得您俩挺好的啊,虽然我爸走的时候我才上初中,可我那会记得特别清,您俩感情始终都挺好,甚至都没有见您俩吵过架?更别提摔盘子砸电视了……”

刘海娟被女儿逗笑了。

“我问的不是吵架摔东西?我是问,你觉得我和你爸般配么?”

秦怡放下怀中的布偶,关切的握住母亲的手。

“妈,你没事儿吧,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妈给你讲个故事吧,是关于我和你爸的。”

刘海娟把两鬓的头发向耳后捋了捋,也轻轻攥住了女儿的手,向秦怡徐徐展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

上世纪中叶,全中国到处一片红色海洋,上山下乡成了知识份子和有志青年的不二选择,一张张略显懵懂的脸,纷纷踏上了开往边疆和矿山的列车。

毫无意外,北京出生的刘海娟那年刚年满十六岁,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和同学一同挤上了去往内蒙古的列车。

在内蒙,刘海娟被分配在一个牧区工作,负责牧区仓库的管理整理,而这一干就是三年。

三年的时光一闪而过,刘海娟已经成长为一个人见人爱,伶牙俐齿的大姑娘。这个机灵大方的北京姑娘,渐渐成了许多男知青,乃至牧民的梦中情人,年轻伙儿总是若有若无的去仓库转悠,给刘海娟塞上两个珍贵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北京人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七话 火红的年代(2/3),网址:https://www.67x9.com/104/10468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