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养老院(2/2)

作品:《带着异能兴农家

院,剩下的那三亩,按当时的最高价卖给了宏远爹。并在族长那里写了过户手续。

梁大柳虽然少落了钱,但父母亲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心里也很满意。

……………………

“梁德福成立了养老院,一个老人只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子,就可以住进去。住的是新盖的瓦房,吃的是他们家食堂里的自选餐。梁世荣老俩口在里头滋儿的不行。”

这话很快在梁家屯里传开了。没儿没女或是像梁世荣一样,有女儿,但都嫁出村的老人们,开始动了心。结着伴儿地到养老院里参看,询问有关事项。

梁世荣更是现身说法:“长期在闺女家住,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自己也不适应。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荣老伴儿说:“一天三顿饭,顿顿都十几样饭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这里吃上一天饭,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样数都过。”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荣接着说:“我来时身体很不好。到了这里以后,德福院长给我请了郎中,抓了两付中药吃。这不,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梁德福家里有“神气儿”,这是村里人们公认的。梁德福任院长的养老院,肯定也有“神气儿”罩着。再经梁世荣老俩口这么以宣传,多数人动了心,想加入进来。

有年龄小些的,虽然对养老院里的吃、喝、住,都很满意,却又顾虑重重:“这‘神气儿’乃蹊跷之事,说没就没了。俗话说,‘爷儿爷儿(太阳)不能光照一个地方’,到那时,养老院境况愈下。地和房子都入进来了不说,自己一点儿积蓄也没了,以后岂不受了罪!”

宏远爹听到人们议论以后,立即在规章制度里,又增加了一条:

入院自愿,出院自由。养老院生活水准和服务质量一旦下降,或者散了,入进来的地和房子,一律归还原主。如果房子倒塌,或者被拆迁挪用,养老院包赔两间瓦房。另外,无论入院时间长短,都赠送二年地租,作为经济补偿。

这一来,老人们吃了定心丸:用三间破土屋(老人住的多有都是年久的坯房)换两间大瓦房,最起码不用担心下雨天漏雨!结着伴儿地加入进来。原来定的一排十间房,很快住满,又借用了客房和孤儿院里的闲屋。

王奶奶也加入了养老院。

按照王爷爷王长柱的意思,是想晚进来二年。他家里有五亩地,全租给了宏远爹,一年的地租就是一千五百斤粮食,老两口打着滚儿地吃,也吃不完。先过几年舒心日子,等有了些积蓄,年龄也大了,再进养老院。

王奶奶却不干。对老伴儿说:“在家里,一天三顿饭,反过来调过去,就是那几样饭食。人家养老院里一顿饭就十几样,一天三顿不重复,什么饭菜都有,还不用自己做。你知道扎灶火旮旯做饭多辛苦?!”

“闹了半天,你是想吃现成饭呀?”

“就是。自从进了你家的门,就光做饭了。一做做了快五十年了。幸亏赶上了这么个好时候,我也该享享清福了。”王奶奶据理力争:“再说了,那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多开心。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有了病养老院里给请郎中。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我也没说不去呀?!我只是想晚二年,等有了一定的积蓄,再过去。”

“进了养老院,什么也不用自己管,你还要积蓄干什么?”

王长柱想了想,觉得老伴儿说的在理儿,“嘿嘿”一笑,道:“我收回我的成令,随你吧!”

王长柱住进养老院后,觉得事事称心,处处如意,高兴地对老伙伴儿们说:“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梁德福的‘神气儿’,把女人的见识也给拉长了。”(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带着异能兴农家 最新章节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立养老院(2/2),网址:https://www.67x9.com/10/1034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