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迁途中(2/2)

作品:《高门女

,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根据众人的意思,再做定夺,张公,您觉得如何?”

虽然张主薄争得面红耳赤,但温主薄,却犹气定神闲,如此一来,高下立现。

待人走后,郑绥不由抱怨道:“路线不是早就定好了,怎么突然又要改路线了?还有这张主薄,说话像市井小儿,阿兄,怎么就耐烦听他说这么久?”

“路线原本是就定好的。”郑纬拉着郑绥到案几旁,指着案几上的山河地理图,“从许昌这儿往西,便是南阳,宗家的四姐夫在这儿,几乎可以平安通过,而过南阳,再往南,便是南楚的地界。襄阳城如今有南楚的驻军,经襄阳抵达荆州后,就可沿江直下,荆州刺史袁将军那儿。谢尚书早已打过招呼。”

“那另一条呢?”

“上月桓叔齐在南梁郡和石赵的羯胡军队打了一仗,把南梁郡重新置入徐州的统辖之内,而许昌至南梁郡,一路平坦,适合跑马和马车行进,不比许昌到荆州,丘陵地带,路很难走,且两相比较,许昌至南梁郡。距离较近,能省去很多路上的时间。”

听着五兄这么一说,郑绥瞧着那张山河地理图上的距离,不解道:“既然许昌至南梁郡又近,路途又平坦。那阿兄还犹豫什么?”

“南梁郡四周,羯胡活动频繁,而且这几年,南梁郡已经是几经易手,常常是今日在南楚手,明儿又在石赵手中。”

郑绥听了,忙道:“那我们还是用笨办法吧。”她对于羯胡一直有恐惧心理。

“行。我们用笨办法,虽然耗时长,但胜在安全。”

郑纬笑了笑,眼瞧着郑绥,几日不见,今儿忽然一见。顿时觉得郑绥好似瘦了许多,摸了摸郑绥的头顶,“我听采茯说,你最近都不怎么吃东西,这可不行。如今才不过过了十来日,我们这一路,大约还得走两三个月,总不能还未到建康,你先饿出病来了。”因每日赶路,都是临时砌灶做饭,做出来的东西,自是粗糙许多,和家里的厨房更是没得比。

郑绥趴在一旁的隐囊上,碎念道:“可是每日里坐着马车浑身难受,看到饭菜,就没什么胃口。”

“等过些日子,到了襄阳后,我们把行程放慢一些,实在吃不下,我让人另给你熬些红枣粟米粥,多添加些红糖,每顿喝一碗。”

郑绥轻嗯了一声,一幅无可无不可样子,又无精打采,郑纬见了,不由逗她道:“是不是后悔跟着一起过来了,要是后悔了,趁现在离家不是很远,我派一队人马把你回去可好。”

“好,正好,我也想阿耶和阿一了。”郑绥直接转了身,怀里抱着个大隐囊。

郑纬起身把紫云叫了过来,让紫云去熬粥,又细细嘱咐一遍。

半晌,瞧着郑纬把案几上的油灯挑了挑,重新看向那张山河地理图,郑绥突然问道:“阿兄,那位张主薄是谁?”

郑纬蓦地眼眸一沉,“他是族兄郑泉身边幕僚,因族兄年纪较大,便看在他的面上,给了张主薄几分颜面。” 郑泉,是曾祖父庶长兄那一房的人,虽和他们同辈,年纪却比伯父郑渊还要大上几岁,这回也是举家南迁。那一房人,子孙也十分昌盛。

只是这回,郑泉既然过来建议更改路线,大约不单单只是他一个人意思,只怕除了他们那一房,还有几房人,或是别家,想更改路线,郭冯两姓也就罢了,只是郑家人,不管是哪一房人,到了南地,将来安置下来,购置田地房宅后,依旧得住在一起才行。

若是家族不能抱成团,便会成一盘散沙,当年四叔公去南地,做错的第一件事,便是和跟去的族人析产分居,以至于最后,独木难撑。

而今日,他之所以同意把张主薄的建议,让众人公议,是早在张主薄提出来之前,他便对由许昌至南梁郡那条捷径,很是心动,只是他若提出来,却是不合适,毕竟当初转道襄阳荆州的路线就是他和大兄制定的,当然更为要紧的是,他还是以安全为上,不想去招惹羯胡,这也是制定原定方案的初衷。

只听郑绥感叹了一句,“此人逊温翁远矣。”

郑纬不由一笑,收起案几上面的那张山河地理图,“他哪能比温翁比,温翁可是祖父身边的人,年少时,做过曾祖父的书僮,别说这位张主薄,就北堂口那边出来的所谓饱学之士,得力干将,也没有几人赶得上温翁,许多投奔而来宾客,从前还做过幕僚,有的还在地方上任过职,你若有兴趣,明儿早上,你可以过来瞧瞧那些人。”

“我才不要,到时候肯定是吵闹成一片。”郑绥兴致乏乏。

等紫云把红枣粟米粥熬好,郑纬才传上饭,拉着郑绥一起用晚饭,“熙熙,你要是能喝下两碗粟米粥,夜里我带你去个好去处。”

“去哪儿?”郑绥歪头望向郑纬,这地方荒凉得厉害,能有什么好去处。

郑纬从紫烟手中接粥碗,递到郑绥跟前,“这个你不用管,你只管把粥喝完。”

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本章已完成! 高门女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迁途中(2/2),网址:https://www.67x9.com/1/132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