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北洋水师(1/2)

作品:《重生之重铸天朝

虽然任超的到来,使得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某些方面历史的车轮,仍然沿着其既定的轨迹在缓缓的前行着。

北洋水师,晚清时期建立的新式海军。同治六年(1867)创议,十三年(1874)筹划。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建设。清朝海军分为南北两个大方向建设,按地域分为四个舰队: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主要基地在威海卫,旅顺,大沽口;南洋舰队负责江苏、浙江沿海,主要基地在上海,南京;福建水师负责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福建水师又称船政水师,马江海战后式微,但依然存在),主要基地在福建马尾;广东水师负责南海海域。由于北洋舰队是负责守卫京师,故清廷特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光绪元年(1875年),命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李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1880年,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1880年在天津设立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次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英人琅威理、德人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又设立北洋水师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堂毕业,大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院留实习。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官兵4,000余人。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堪称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支“导致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当时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但北洋水师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的更新工程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火力皆落后于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1894年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1894年9月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1894年9月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1894年9月17日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起航“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当时北洋水师十二艘主力战舰分别为,战列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总兵林泰曾);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珪)、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而日本联合舰队方面,共有战舰十二艘,分别为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大佐日高壮之丞)、比叡(舰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大佐内田正敏)旧式铁甲舰:扶桑(舰大佐新井有贯)炮舰:赤城(舰板元八郎太,海军少佐);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桦山资纪的座舰)。

单纯从战舰数量上来看,双方的实力相当。但是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北洋水师的实力也弱于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水师各舰共装备火炮195门,总排水量32100吨,平均航速10.4节。而日本方面装备各型火炮268门,总排水量40840吨,平均航速14.5节。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重铸天朝 最新章节第72章 北洋水师(1/2),网址:https://www.67x9.com/0/1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