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舍利(2/3)

作品:《风流相师

了一段时间,小北抬抬头,再看看刘衍,发现刘衍居然还是之前的模样,顿时一瘪嘴,要是换做别的孩子,现在肯定是又哭又闹了,但是小北从小由于体质的原因,比和他这个年龄的小孩有着绝大的不同,根本不会缠着大人又哭又闹,只是百无聊赖地晃动着脑袋,想要打发时间。

小北没有发现,他蹲累了之后正好坐在了两尊神像的面前,这两尊神像的脚下就是刻有佛道合流的圆台侧壁。

人坐着坐着总喜欢找一个靠背,能够让全身都松弛下来,小北自然也不例外,挺直的背脊慢慢地弯了下去。

“咔……”

一声闷响,惊醒了正在沉思之中的刘衍,刘衍愕然看了看也是一脸茫然的小北,皱眉道:“你做了什么?”

小北慌乱地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刘衍眉头皱的更深了,一把拉起了坐着的小北,惊讶地发现,小北背后靠着的圆台侧壁上居然凹下去了一小块!

这凹下去的一小块不大不小,刚刚好就是一个佛不佛、道不道的四不像模样。

“这是个机关,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刘衍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并且把小北的手拽的更紧了!

“空……空……空……”

似乎是时间太过久远了,整个地宫之中的机关已经锈涩,刘衍和小北站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整个地宫这才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机关声响。

“咔嚓!”

不知过了多久,巨大的机关声响终于是消失不见了,却而代之的则是一阵阵清脆的机括声。

刘衍心中一紧,这个机括的声音已经十分靠近他们了,这个机关究竟是什么种类的呢?是直接放出一大波的毒箭,还是会有巨大的石块从天而降,还是地板会裂开一个巨大的缝隙……

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刘衍心中所想的东西,反倒是高高在上接受着供奉的玉皇大帝和弥勒佛雕像出现了变故。

两者原本是朝西而立的雕像,但是随着地宫机关的运行,两个看似牢牢固定在了圆台上面的雕像,却逐渐改变了方位,原本的一致朝向,现在却变成了两者对拜,而且中间留出了一个不小的空位。

片刻之后,这个空位上由圆台之中升起了一个黑色的雕像,这个雕像分作阴阳两面,一面是恶到了极点的修罗像,一面则是善到了顶点的笑脸像。

但是这个诡异的雕像并没有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住刘衍的注意力,因为在这个黑色雕像的头顶有着一个散发着强大气场的异物!

这个异物看似是一个骷髅头的一部分,但是上面有着黄白色的痕迹,也有焦黑的模样,似乎是被人用大火烧过了似的。

“这是……舍利子?”

刘衍有些惊叹地看着这个传说之中的物。

佛陀时代的古印度有四种葬法:火葬(荼毗)、水葬、土葬、林葬(弃之森林)。佛把火葬列为诸种葬法之首,佛门一直延续至今。佛入灭前,嘱咐弟子收集舍利并且造立塔庙,使得后人在见到佛塔时能思慕如来的造化。佛入灭后,弟子们依照嘱托,架起香木焚化佛陀遗体。荼毗后,佛弟子从灰烬中得佛舍利“八斛四斗”。

根据现存佛舍利和佛典记载,可以得知佛舍利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如四颗牙(现仅存两颗)、一截手指骨、两根锁骨、部分头骨及几根头发等;另外一种,是《释氏要览》中所记述的如五色珠般光莹坚固的珠状舍利子。

《长阿含经》载,佛入灭后,当时的八国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尸那城争夺佛舍利。起初,当地的末罗人不肯分给,八国派兵并且企图以武力抢夺。后来徒卢那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所接受。各国分到舍利之后,都带回国修建宝塔安奉。徒卢那将原来装过舍利的空瓶也带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宝塔安置供奉。迟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将佛毗荼之后所遗留的灰炭带回建塔供养。

因此佛舍利被分葬在十处:摩揭陀国(阿阖世王),毗舍离国(戾车毗族),迦毗罗国(释迦族),阿勒伽波(跋离族),罗摩邑(拘利耶族),毗塔底波邑(婆罗门),波婆邑(末罗族),拘尸那罗市(末罗族),荜芭莉邑(孔雀族),香姓婆罗门(徒卢那)。《佛所行赞》对此说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

两汉之际,天竺僧人频繁来华传教,佛舍利大量流入中国。习惯直观感性思维的中国人,难以理解极具理性思辨的佛教义理,而重视祖先崇拜与鬼神祭祀。佛教急速妥协中国固有的信仰传统,传教者大肆渲染佛祖神迹,佛舍利无形中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灵物。如三国时,康僧会至建业,孙权初不信佛,康僧会为其打制舍利,具观神奇,孙权大为磋服,于是建寺号建初寺。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传教者利用佛舍利的神奇来取信魏明帝,作为传法开道具。舍利作为传法信物与崇拜主体,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兴教之后,有不可胜计的佛舍利流入中国。

佛家舍利刘衍见到的并不多,但是就算是刘衍见得不多,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流相师 最新章节第二百零五章 舍利(2/3),网址:https://www.67x9.com/26/26788/204.html